作者/徐连生
门球,我并不陌生,多年前曾在苏州出差时,看到一群老年人在打门球,一块场地,一根杆,一颗球,两人以上都可以对抗比赛,是最适合中老年人的一项体育运动。
退休在家的我,也想参加一些体育运动,经老同事建增介绍,我首次参加了军休所门球训练。这个看似很简单的几个动作,做好却不简单,在门球队汪队长的示范讲解下,我开始练习击球进门。击球也有方法,击球槌击球的轻重、准度,都有可能影响球进门的质量,第一次练习以熟悉规则为主,练球为辅。
门球队成员合影。摄影徐先华。
周四上午,是军休所门球队例行安排的教学活动,一群热爱门球的球友,9点之前陆续到达了指定的训练场地,彼此见面免不了寒喧几句。门球队汪队长是个热心人,主动给我介绍第一次见面的球友,其中有两人都是我们同一单位的老同事。
汪队长隆重介绍了教学赛的主角甄老师,也是这次教学赛的教练。甄教练虽然已有70多岁的年纪,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面色红润,讲起话来中气十足。我和另一位球友王老师是门球小白,参与进来就想先练练基本功,融入这个大家庭中。
图右一为甄教练现场教学。
甄教练是一位有着37年球龄的资深门球手,且在10多年前,凭着自己的刻苦和勤奋,考取了国家级教练员证书,他现在是湖州军休所门球队的教练兼球员。甄教练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对我们门球小白从球场规格、参赛人数、门球基本打法一一讲起,讲话轻言细语,不急不躁。就拿击球来说吧,有撞击、闪击和到位击,击球还讲究“四点一线”,动作要干净利索,狠、准、快,切不可拖泥带水,否则是打不好球的。
欢乐击球。
汪队长将现场球员分成两队人马,组织了两场教学赛,由甄教练现场指导解说,让我们先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从甄教练的介绍中得知,门球起源于法国,13世纪传入英国,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1970年在中国推广为老年人活动。门球最大的优点是占地少,标准球场长20米,宽15米,技术简单,比赛时间30分钟,运动量小,最适合中老年人开展的一项体育运动。
老队员示范击球。
甄教练还重点教了我们门球小白打门球的基本姿势,如双手握杆位置,打球时杆由下而上扰起,腿不弯,腰要直。击球的技巧,站立保持平衡,脚与肩同宽。目光注视球,避免正面射门,选择侧翼,离2号球门距离更近。另,还有一系列比赛规则,如碰到场内球为犯规、比赛最多10人3名裁判等,看似简单的门球比赛,云里雾里,听的我脑瓜子发涨。看来一口不可能吃成胖子,一切得慢慢来。
甄教练手把手教学。
在训练3米线进第一个门时,我击打10个球进了9个,给了我一点信心。在练习闪击时,不是脚踩两球踩不稳,就是击打力度不够,感觉挺难的。我看一些老球员击打时,10多米远的距离,却能次次命中。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一场训练课下来,我略知球进一个门得一分、击中场内标竿得二分,还有对抗时可五打五,比赛时间30分钟等。
现场记分员。
大家在一起训练有说有笑很开心,彼此都有从军的经历,讲话很直白很坦诚,2个小时的教学赛很快就结束了,我提议大家照张合影,也是我参加门球队的一种仪式感吧。参加门球训练给我一个最大的启示,田闲会长草,人闲会生病,参加一项运动,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结交一批老友,何乐而不为呢!另,学什么都不容易,看似简单的门球,不下一番苦工夫,要想取得一些成绩,比登天还难。工夫不负有心人,相信自己全身心坚持参加训练,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一定能学有所获。
老队员击球。
完稿于2025年3月20日吉山之南。
潮客_江浙一兵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