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宁波7人入选,其中包括我区宁波走书传承人沈健丽、宁波金银彩绣传承人裘群珠。
本批次公布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计942位,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类别。
其中,宁波入选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涉及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技艺、民俗、传统美术等多个类别。“本次申报,宁波共推荐了10名传承人,其中7人入选,这也是宁波历年来上榜人数最多的一次。”宁波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沈健丽、裘群珠的身影常在线上线下各类活动和大小屏幕上出现,他们在非遗传承道路上从不停歇,并拓宽非遗传播范围,将非遗传承故事呈现在大众面前,让非遗融入百姓日常。
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两位传承人——
沈健丽,资料图。
宁波走书又名莲花文书、犁铧文书,流传于宁波、舟山、台州一带,深受当地群众欢迎,起源是佃工在农作中你唱我和,自我娱乐,借以消除疲劳。宁波走书曲调常用有四平调、马头调、赋调三种俗称“老三门”。走书演唱伴奏乐器中,四弦胡琴为必不可少的主乐,这也是宁波走书的独特之处。
沈健丽,曾学艺于越剧团和独角戏艺人,后得杨信法传授宁波走书三大唱腔,由此开启职业说书生涯。她将京剧高昂粗犷的唱腔和充满江南水乡韵味的越剧唱腔引入宁波走书,使宁波走书更加优雅动听。她的足迹遍及宁波各大书场,鼎盛时期书场座无虚席,甚至出现村民搭台赶场、渔民包场听书的盛况。多年来,她坚持每年演出10个月300多场,用一方醒木、一柄折扇在现代社会续写古韵。作为传承人,沈健丽先后收徒数位,将《紫金鞭》《宝剑金钗》等二十余部大书倾囊相授,并带领团队参与文化下乡、电视节目录制,不断创新形式传播非遗魅力。
裘群珠,资料图。
金银彩绣是运用金银线作为基材,辅以各种丝线,在真丝质地上绣制的作品。在宁波工艺美术史上,金银彩绣是最负盛名的传统技艺之一。赵朴初曾为之写下了“斟古酌今,裁云剪月,奇花异草,神笔妙针”四句赞词。宁波绣工把民间刺绣的传统技法和“外国绷”绣法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宁波金银彩绣。
裘群珠少女时代便跟随长辈研习绣艺,2010年12月筹建了金银彩绣艺术馆。她带领金银彩绣传承团队绣制了众多的大型作品,如《甬城风情图》《百鸟和鸣》《清明上河图》《老松白凤》等。裘群珠所设计绣制的作品在传统手法上揉进了现代元素,做到融古汇今,堪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作品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仅2017年至2019年,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9项,其中,《甬城风情图》获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鄞响
宁波市鄞州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