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绍兴民间自制之菜品中的霉千张、霉苋菜梗、霉豆腐,素有三霉雅称,是极有绍兴特色的饮食文化。一块一寸见方、四四方方的腐乳,也称为霉豆腐,却是三霉之中的小精灵。
白方霉腐乳
清晨,每当早餐餐桌上,一块腐乳静静地躺在白色的瓷碟当中,不言不语,我端起一碗散发着稻米清香的水泡饭时,它却以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勾起我的旺盛食欲。腐乳,这款看似平凡的菜品,实则蕴藏着丰富的生活与故事。它的外皮,如同岁月雕琢的艺术品,米黄色中带着斑驳,每一丝菌丝都记录着时间的流转。轻轻拨开浅表的软糯丝膜,内里滋润细腻,仿佛触碰到的是一段段岁月的光阴,绵软的世纪化石。
红方腐乳
初尝腐乳,微咸中带着一丝甘甜和鲜润,那是发酵与时间赋予的独特风味。它与白米饭的相遇,是最质朴的美味,简单却直击心灵。红方、白方、糟方,品种不同,产地有别,风味各异。享用乳腐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地域文化的展现,老绍兴的糟方醇香,广东的鲜辣清淡,闪耀着各自的精彩。
糟方腐乳
腐乳的本质是富含蛋白、微量元素、维生素B等,易于人体消化吸收,适量食用可以调味,刺激食欲,帮助消化,调节血脂。
记得儿时,看到祖母总在厨房里忙碌,那双布满皱纹的手,不嫌其烦地通过许多道工序,有时候将一粒粒黄豆做成口感嫩滑豆香味十足的腐乳坯料,有时候直接买来压板豆腐自己以腐乳大小切块、晾干、发酵、调味,直到有一天端上桌成为餐桌上的美味。每一道工序犹如行云流水一般,在祖母的手下演化推进,每当腐乳开坛,整个院子都弥漫着诱人的腐乳香气。很多时候,当我用餐的筷子伸向腐乳的时候,祖母自制腐乳的记忆便会跃上心头,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红方腐乳
腐乳,有人喜爱有人嫌,不过还是爱者多。喜爱者居家自己动手调制,也有市售的品牌腐乳。我老家上虞古城最早就有两家酱园,亨号酱园和仁和酱园,绍兴城里的咸亨更是名噪越地的大牌腐乳。因为专业,所以无论品种还是质量,都胜人一筹。50年代时,从一分钱一块的白方腐乳到三分、五分钱一块的糟方、红方,在腐乳上面也能做出很多花样来。经济尚不富裕的年代,腐乳是大多数人家的不二选择。有时候,山珍海味,却不如一方腐乳。用筷子轻轻掐下腐乳的小小一角放入嘴里,一阵微微的咸香顷刻在舌尖上绽开,鲜美而不腻,美好的早餐,往往都从此开始。
祖辈的喜欢,酿成了儿孙辈的爱好。腐乳在我儿时的生活中时常出现,连带我也十分喜欢腐乳的色、香、味。腐乳与白粥或者水泡饭搭配,简直可以称之为“绝”配。每当我看到餐桌上的水泡饭时,都会身不由己地搜看桌上腐乳的影踪。1989年冬天,我随着局里其他同事赴京进行“横向联系”。我的出行攻略中,有一项居然就是寻找北京的“六必居”,去见识和品味一次京城里的腐乳。据说“六必居”的臭腐乳,奇臭无比,一块六必居臭腐乳,可以熏臭一节火车厢。在北京前门大栅栏我们找到京城里的百年老店,名气很响但门脸也并不大,买了一瓶臭方,带到宾馆,迫不及待地想打开闻闻,想知道它究竟有多臭?然而,并没有像传说中的那么玄乎。因为,在宾馆餐厅,我们迫不及待的打开腐乳瓶盖,拣出几块放在盘子里,那臭味并没有引起邻桌食客的反应。其臭,也不过如此罢了。腐乳,是时间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它教会我,即使是最不起眼的食材,也能在岁月的沉淀中绽放出非凡的光彩。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不妨慢下来,平心静气地去细细品味一下。
腐乳这个小小的食材精灵,在经受了人类历史的千多年浸润之后,还能不离不弃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腐乳不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每个人心中那份不变的情怀,在静静诉说着关于时间、文化与爱的故事。
潮客_沈若尘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