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木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瞬之间,老夫妻相识已55周年,结成连理已52周矣。往事不堪回首,风风雨雨,相濡以沫,故事多多。
一,初识
我们刚认识时,天是红的,漫天都是旗帜,漫街尽是口号,漫墙都是标语。
我出生于贫苦的裁缝师傅的家庭,家里有一间房子和一块田是分来的。初中一册辍学后入了团,当了生产队会计。小小年纪又参了军,入了党,提了干。真可谓年轻有为,前途无量。
她爸妈早年一贫如洗,抗日时期就参加革命。共和国成立时,她老爸胸前已挂满了各种闪亮的奖章。她中专毕业后响应号召,从省城到了农村,返城至地级市以后,又担任了当时认为是很重要的岗位,每日坐在商店的钱柜之上,在嗦拉拉响的铁丝上收钱。也可谓是根正苗红,堪挑重担。
没有认识她之前,我曾经先后与青梅竹马的两个姑娘谈过恋爱。其中一个,还送过聘礼:1斤毛线与16个鸡蛋。那时,穿黄绿衣衫之人谈婚论嫁是有讲究的。因为两个姑娘的爸爸不符合当时的要求,我便成了传统剧目《秦香莲》中的“陈世美”。
我与老太婆第一次会见,是在百花盛开的那个春天里。那天晚上,在一个早就穿四个兜兜衣服的战友介绍下,我来到了那个古老的庭院式的布店。她在布店顶上小小房间里,举目四望,皆是丝缕尽露的古老木头,脚踩着楼板还会咯吱咯吱发响。她拿着一张报纸半遮半掩着脸坐在单人床沿上,我坐在简易木凳子上红着脸低着头,不敢看她一眼。我问了她的家庭出身,她也只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的脸蛋以及身材,我早已多次偷偷细细的瞧过,我的照片她也反复细细看过,彼此都示意过十分喜欢。从此,我俩常在周末来往,要么在这个宿舍,要么在她店面前的人民广场。几个月后,认为我们均热爱社会,要求上进,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
二 ,诀择
在闷热的夏天,忽然间就会下起狂风暴雨。那时候的日子,也真有点像酷热的夏天,会让人烦燥与不安。当我所在的单位对她进行考查时,她爸爸的身份突然发生了180度大转弯。我的领导有点不敢相信,慎重的进行了再次调查,查过之后好像问题还越来越多,而且还越来越大。
起初她还蒙在鼓里,当我示意上面要求我与她拜拜之时,她才恍然大悟。她不相信勋章很多的老爸会有那么多问题。我上面的人为了我能与她决裂,把我提了一级,还将我调到了千里之外。她化泪水为文字,借助鸿雁传书向我倾诉。我不信一个从没有离开过队伍之人,会有那么多严重的问题,于是我与她仍然是藕不断丝相连,信不断,心相牵。
这如同闷热的夏天的日子,一过就是3年。这三年,我们迷茫,我们煎熬。她天天一把鼻涕一把泪水,分分秒秒感受被冤枉。我每天讨厌街上的锣鼓声、口号声,盼着躁声能早日停歇,还人间以宁静,还人们以清白。她说为了我的前途光明,她可以与我一刀两段,但绝不承认老爸是当时社会上盛传的那个样。我以为凭空给人下这样那样定论,是文明时代所不能允许。她是一个正直之人,只不过被突如其来的风雨所蹂躏。假如对有暂时困难的正直之人以不善,那我便会成为真正的“陈世美”。我以前已经当过,绝不可一而再,再而三。
是娶她,还是回家,这是当时摆在我面前的两条路。当时我所在之处,是我成长壮大的地方,是我第二个家,我舍不得这个家。而她又是值得我相爱之人,当时也非常可怜。怎么选?我迷芒了整一个月。到了第二个月分管者要我表态,我说,两者我都要,如若不允许,就随上面决定。就这样有关部门给我们开出了与她结为连理的介绍信,在52周年前的半边天的节日这一天,我们结成了连理。但也在这一年里,我知道了跟着我走的纸袋袋里多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不再…不得…”八个字。从那时起,上面就准备着送我回家,只是因为落实单位有些困难,又在我心爱的第二个家呆上了一段时间。在这些日子里,我被人看作是重女人不重前途与大局的人。在同级里最年轻、最有前景的我,不久便灰溜溜的回到了老家。
三,挑战
似闷热夏天的日子终于过去,她爸爸的日子恢复到了从前。她扬眉吐气了,我却回不到了过去,并且永久离开了哺育我成长壮大的军绿色大家园。
天总是不断的在变幻,天空恢复了宁静,许多人被还以了清白。曾不被看好的“臭老九”也恢复了本该有的地位,成为了抢手的香饽饽。贫穷不再像以前被一味的看好,贫穷已被看作是无能或者是懒汉。一段时间里,还提倡背着插袋(古时出远门时背的一种布袋)、打着雨伞、提着灯笼、不拘一格找人才,人才就是有知识和胆识的人。
我这个有中专红本本的老太婆,也与一起上过山下过乡的同学被抽调至了机关。在下岗洪流中,她不仅没有被下岗,而且突然间提高了身价,并且委以了重任。我在她的督促下,也从初中文化补起,一直补到了高中。她说:“男子汉大丈夫要有骨气,骨气从那里来,骨气从艰苦努力中得来。”在她的鼓舞下,我与女儿约定赛跑,在女儿考上大学之年,我要考取中专、大专文凭。最终女儿进了重点大学,我也如期考取了许多毕业文凭,还有那专业职称的红本本。与她一起生活,我难免沾了点她的福气,但是我也依靠自己的努力,从企业回到了业务非常熟悉的类似于机关的部门。
四,考验
恋爱成家之后,我们是双职工。由于年纪轻轻我就被提拔,到地方后工资又比同龄人高了两级,离开队伍时还得了近2000元安置费,如今那点钱算什么,在那时却是一笔巨款。仅凭这些,我们率先购买了惹人眼红的电风扇,接着又先买了电视机。那时,我们被人羡慕,也被人眼红。不久戴高帽游街或者拖人上台批斗的事渐渐的不再有了。敢吃螃蟹的人下海了,一部分人先后富裕起来了,但是我们却在原地一二一的踏着不变的脚步。这时的我们由“富人”变成了“穷人”,富人买了自己的房,甚至于有了别墅,我们仍住在集体分配的宿舍里。
在挣钱才是有道理,挣的越多越被人看得起的年代,我有时会感到失落,妻子却比我豁达。她有一句老话,大家同在天底下生活,老天是公平的,老天从来不欠谁。她说:“该给我们的,国家一分没少,不该要的一分也不能要。与有钱人相比,我们没有大把大把的钞票,但是养家糊口却一直没有烦恼。绝不可以为了追求豪华的享受,去挣那些昧心的钞票,否则半夜三更会有人来把门敲。”在她的勉励下,我俩没有埋怨,也没有眼红。在向钱看齐到处可见的几十年里,我们夫妻坚守住了努力工作,不谋不义之利的底线。尾随着共同富裕的步伐,在分到房改房的基础上,我们也住进了属于自己的套房。套房没有排屋、别墅那么宽大豪华,但它与我们的条件相匹配,住得安心,住得舒坦。
五,哺育
在翻来覆去的风雨中,我们养育了一男一女。我们没有《向泥而生》的作者邱仙萍老师那么开明与开放。她以礼培养女儿,与孩子做朋友,尊重女儿的爱好,支持女儿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多少带点强迫性色彩,当孩子不如我们的意时,我还会骂声不绝,甚至于手脚相加。但是有一点是与邱老师相通的,即一定要给孩子创造尽可能好的学习条件,一定不可以剝夺孩子尽可能多的学习的机会。
我们的经济条件,不足以支撑孩子更好更多的学习条件与机会,但我们有牺牲老了无人侍奉的精神,并以此换回孩子们更好的学习机会与条件。只要孩子有出息,孩子走得再远我们皆支持。孩子是我们的,也是社会的。孩儿的知识与才能越多越高,社会就越加需要。
在孩子们自己努力下,我们俩个孩子也终于学业有成,他们虽不能在膝下陪伴我们,但他们在尽最大的努力报效于社会,我们之心愿已了,闭目之后我们亦无可后悔矣。
六,坚守
早在近二十年前,我们退休了,我们的背渐渐的驼了,腰亦直不起来了,但是我们之间的情谊却越来越深。年轻时,我有时嫌她过于啰嗦,中年时我看清了啰嗦的本质是爱,年老了生怕听不见她的啰嗦。30多年前我遭遇过九死一生的车祸,没有她的精心伺候,我不可能重新站立与正常行走。十多年前与近期,我又患了难已医治的重症。四年多了,我一年内至少去远离家门20多公里的医院在70次以上。每次去医院她必跟随,每次住院她必在床边陪睡。一次陪我看病,她自己却因急性病发作倒在了医院厕所里。近两小时候以后,在医院工作人员帮助下才被我找到。
年轻时,我工作总是很出息,但我自己的生活却不会自理。我工作常出成绩,有时名声噪响在方圆的同行里。但是我知道如果没有她为我解除教儿育女、生活安排与调理等后顾之忧,我岂能会事业可成,我的工作成功,功劳有她的一半。年老了我病多了,她总是为我付出再付出。比我健康的她也被我拖累了,她的身体也已不比从前,但对待我的心却仍一如既往。
半个多世纪里,我们携手在不同岗位上报效祖国,在家庭里互敬互爱相濡以沫。我们患难与共,我们风雨同舟,但愿我们能共同相处更多的日子,也但愿下辈子再成为能夠白头偕老的恩爱夫妻。#潮爷爷潮奶奶看过来# #美好生活进行时# #浙是我的家# #晚潮# #人间烟火气#
杭州老金
晚潮栏目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