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民法院报》
刊发在浙全国人大代表“声音”
一起来看代表眼中的法院工作
↓
谢丽
为推动可持续发展贡献司法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
舟山市普陀山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
“守护美丽东海之上的璀璨明珠离不开法治的护航。”全国人大代表、舟山市普陀山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谢丽作为一名旅游行业从业者,十分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近日,谢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一年,人民法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办好每一个生态环境“小案件”,守护碧水蓝天“大民生”,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贡献司法力量。
舟山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对于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谢丽了解到,2024年岱山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非法捕捞案,法检“两长”同庭履职,彰显了司法机关依法打击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犯罪行为的坚定决心;嵊泗县人民法院将案件所涉2016尾海马干移交给博物馆用于科学研究及展出,推动法院对罚没的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妥善处置,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了解海洋生物的窗口。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更离不开每个人的“举手之劳”。谢丽建议,人民法院应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海洋日、全国生态日等时间节点,发布司法保护案例,以“科普﹢释法”的形式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
夏永祥
努力让“海上矛盾不上岸,岸上矛盾不下海”
全国人大代表
舟山市岱山抲鱼人渔业专业合作社党总支书记、理事长
“一艘渔船背后是十多个家庭,渔区平安稳定事关重大。我了解到,去年依法惩处违规出海作业案入选依法惩治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典型案例,为渔民海上作业安全敲响了警钟。”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抲鱼人渔业专业合作社党总支书记、理事长夏永祥在接受专访时说。
通过走访调研,夏永祥感受到,近年来,舟山市两级法院深化“小岛法官”工作机制,充分尊重渔业生产规律,大力推行“跳岛办案”“码头开庭”等适渔审判模式,为渔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同时借力渔业合作社、“红帆”船老大、“东海渔嫂”等群体力量,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渔民朋友经常通过合作社里的共享法庭观看涉渔庭审直播,真正实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夏永祥认为,人民法院常态化开展普法进渔村、送法上船头等活动,面对面为渔民答疑解惑,并通过巡回审判、庭审旁听等形式,以公正裁判树立行为规则,营造了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夏永祥建议,人民法院要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海岛渔区特色,进一步就规范涉渔民间借贷、涉渔劳资纠纷化解、渔业安全生产等提供司法服务,努力让“海上矛盾不上岸,岸上矛盾不下海”,促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实质化解。
陈爱珠
善意文明:让“两难”变“双赢”
全国人大代表
民建平阳县基层委员会副主委
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权益的影响,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平阳县基层委员会副主委陈爱珠对此感受颇深。她表示,执行工作关系当事人权利实现、关系法律实施、关系司法公信力与权威。她深切感受到法院执行工作理念和模式的巨大变化。
通过调研,陈爱珠了解到,平阳县人民法院深耕善意文明执行,健全涉民生执行常态化绿色通道机制,创新打造“法庭﹢执行”工作新模式,组建以员额法官为核心的执行团队入驻法庭,依托乡镇、村社全覆盖的共享法庭,将村居预调查纳入协同范畴,形成全范围、全覆盖查人找物长效机制,深化推进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高效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拒付赡养费及抚养费、工伤赔偿金等案件。
此外,平阳法院还建立执行案件督促履行前置机制,将涉及执行的要素分解到审判的各个环节加以防范、破解,最大限度减少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对督促履行未果的申请执行案件及时登记立案,由驻法庭执行团队开展网络查控、线下调查、财产处置等,大幅缩短案件节点流转时间。
陈爱珠介绍,平阳法院在坚持“应执尽执”原则的同时,积极探索“惩戒预警﹢正向激励”的柔性执行模式,对确无恶意逃避债务的“暂时失能”被执行人,暂缓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给予“信用缓冲期”;对主动筹款履行的当事人,帮助修复信用。2024年,平阳法院采用“活封活扣”、信用修复等手段帮助308家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在涉民生案件办理中更好地平衡强制力与包容度、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陈爱珠期待,人民法院能够继续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进一步强化执行联动机制,加大打击拒执犯罪工作力度,常态化开展集中执行行动,持之以恒推进规范公开透明执行,以“如我在执”的意识办好关系民心向背的案件。
孟红娟
全面司法保障 让企业有感有得
全国人大代表
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工厂制造三车间主任
吊塔林立、机器轰鸣,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嵊州市某楼盘项目建设区域内,一片繁忙。
“一年前,我们债务缠身,尽管尝试了各种自救方式,还是难以为继。”某投资公司主要负责人说,“申请破产后,嵊州市人民法院启动‘预重整+重整’程序,仅用时一年,就促成楼盘复工续建,让我们重获生机。”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工厂制造三车间主任孟红娟感触良多:“从负债累累到实现‘解困新生’,企业转危为安的背后,是人民法院凝聚合力挽救危困企业蹚出的一条‘光明大道’。”
从一名普通员工到车间主任,在企业工作多年的孟红娟深切地感受到,法治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召开“法护民企恳谈会”,了解“企业想要什么”“法院能做什么”;开展专业市场治理专项行动,通过商会共享法庭深化涉企服务;邀请来自巴基斯坦、也门等国的外籍人士协调化解涉外纠纷……
孟红娟说:“绍兴法院采取的一系列精准化、个性化的法护营商增值服务,让企业更有获得感。”
“人民法院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相关举措可圈可点。”孟红娟表示,希望人民法院持续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切实提高企业获得感。
来源:人民法院报
记者:王俏、余建华、罗书臻
通讯员: 吴琼、朱晨希、朱淑萍、章慧
浙江天平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