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作为一部现象级动画电影,其成功不仅在于精美的视效制作和对传统神话IP的创新性重构,更在于它对当代社会的敏锐洞察,将传统的“反抗父权”主题升华为个体对命运与阶层的抗争,在“破”与“立”之间,精准捕捉到了当代社会的集体情绪,为之提供了情感宣泄与精神激励的双重出口。
在快节奏、商品化的现代生活中,个体普遍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哪吒的形象,某种程度上较好地投射了这种渴望被破除的集体焦虑情绪。哪吒从出生起就被贴上“魔丸”的标签,被视为灾祸的象征。这种被强加的“原罪”,与现代都市人群因出身、学历、背景而被社会预设的命运轨迹形成了深刻的隐喻关联。影片通过哪吒的命运困境,展现了人们在现代社会结构性压力下的无助与不满。同时,《哪吒2》中的打破固化阶层的隐喻同样显而易见,哪吒作为魔丸转世,其奋斗历程也是一个阶层抗争故事。
同样,影片中的很多台词都精准地击中了当下社会的情绪痛点,为压抑的当代人提供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情绪突破口。譬如“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转这乾坤”“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等台词,既是对对个人命运困境的宣战,这种情感共鸣使得影片成为一场集体情绪的释放,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情绪宣泄场域。
在解构传统宿命论,宣泄不满情绪的同时,《哪吒2》也构建一种新的精神图腾。影片通过哪吒从被排斥到被接纳的成长历程,将个体的无力感转化为一种积极的抗争姿态,传递了一种直面困境、勇于改变的精神力量。影片中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不仅是对自我身份的坚定认同,更是一种对抗现实困境的精神武器。哪吒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命运可以被改写”,这种逆天改命、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对现实中努力打破阶层壁垒的当代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坐标,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寄托:即使出身卑微,也要敢于抗争;即使前路艰险,也要坚持自我。或许阶层的固化并非不可打破,关键在于是否拥有抗争的勇气。
因此,在“破”与“立”之间,《哪吒2》找到了完美的平衡,完成了一场具有社会批判意义的集体情绪共振的文化仪式。它告诉我们,尽管现实中的困境坚硬如铁,但只要拥有抗争的勇气与坚持的信念,命运的枷锁终将被打破。这种精神图腾般的叙事,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情感上的慰藉,更为他们指明了一条打破宿命、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路径。
何明燕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