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观众想看怎样的《封神》?

    2025-02-28 12:44 浙江杭州

    观众想看怎样的《封神》?

    文/苏七七

    春节档结束,《封神二》从票房到口碑都没有达到预期,唯一庆幸的是票房过了十亿,给第三部的制作与市场都还保存了可能性。《封神》是一个与观众的沟通度相当高的电影——拍摄的花絮,路演的场次都远超一般的院线大片,甚至乌尔善亲自出场了几个视频,给观众科普“大片是怎么拍成的”,相当于给观众上了几次课,讲解技术手段与视听语言,教观众这个电影厉害在哪里。也因此,第二部的失败更让人觉得蹊跷:在这么彻底的一次沟通后,制片方还是不知道观众想要的是怎样的《封神》吗?

    是的,电影方似乎是让观众知道了拍电影的快乐在哪里,但并不真正知道观众看电影的快乐在哪里。它似乎是尊重观众的——在片尾在郑重地打出了鸣谢观众的字幕,似乎还迎合观众了——观众喜欢质子团的身材和胸肌,那就再给安排上于适的光膀子戏吧。

    但是,都没有讨上好。明明是比第一部更想取悦观众的,观众却比第一部更难取悦了。

    观众当然想要在大片中看宏大的场面,厉害的特效,精彩的视听设计,但对于一个英雄史诗来说,最重要的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故事,一个盖世无双的英雄。观众是最慕强的,没有人喜欢在一个英雄史诗里主角过多的犹豫,投降,自我怀疑,这些可以有,但只是铺垫,是波动,是蓄势待发。哪咤什么成功了,姬发为什么失败了,因为哪咤一往无前啊,平庸疲惫的人生中在电影院里看一场电影是要获得勇气,获得正能量的。

    好,《封神二》在人物上正能量值不足,却又在“心系百姓”上正能量值太大了,姬发“英雄”的份额减少,“少主”的份额增加,他看上去不足够地有领袖气质,却一天到晚要把“百姓”挂在嘴角,像是领导发言。同样跟哪咤对比下,哪咤不懂事得多了,他当然也悲痛陈塘关的屠城,但他最在心上的是亲情,是友情,人与人的情感,才是容易打动人的。如果一个电影里的主要情感是领导与群众的情感,观众代入领导不太对劲,毕竟咱不是领导,代入群众也不太对劲,都看电影了我们还得这么感恩领导的关心群众吗?

    姬发立不住,烽火西岐就也立不住了,于适的演技固然很一般,但给他的这个设定也确实不好演。观众们已经都站队了,表态了:天下共主还是给邓婵玉吧,这两个兄弟都扶不上墙。

    邓婵玉确实是这个电影最大的亮点。乌尔善在塑造女性人物上确实有推陈出新之处,第一部的妲己,强调兽性,无善无恶,有性有情,很独特,第二部的邓婵玉,武力值极高,英姿飒爽,睥睨天下,的确是和内娱女明星完全不一样的面孔和气质。但是他在审美上独特,观念上却还是在男强女弱,男主女助的框架里打转,这在女性主义成为时代革命潮流的本世纪二十年代,非常容易成了诟病之处。

    觉醒的观众连邓婵玉跟余适谈恋爱都不同意,导演居然也怂了,说他们只是同志情谊,这就有点搞笑,明明电影里最后还唱着小曲儿。如果把高光给了女性人物,最后又还是让她当打辅助的工具人,让她死在爱人怀里,这明显已经行不通了。

    回头想想乌尔善做的好事:他搞的演员训练营,他的不过份剥削工作人员的片场管理制度,他在题材与制作上的雄心——所以这些,都让人觉得,可惜了。叙事电影最重要的还是人,是故事,观众想看什么的后面,是永恒的人性,是社会的思潮。

    还是想看第三部的,希望还能搞出来啊!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