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中华民族传统习俗文化内涵,特别是春节和元宵节这两个古老习俗,浙江海洋大学"浙韵双节寻古趣,五城灯火探寻"实践团在2025年1月12日起前往舟山、绍兴、嘉兴、金华等地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亲身体验福字制作、参观当地的特色景区、送春联、采访群众等方式了解当地的春节和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和特色文化内涵,传递新年美好心愿。
墨香传福韵,探寻绍兴年俗情
2025年1月25日,实践团成员早早来到绍兴万和城广场布置场地。红彤彤的纸张、散发着墨香的毛笔,瞬间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成员们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一个个灵动的福字、一副副喜庆的春联在笔下诞生。前来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小朋友们兴奋地在一旁拍手叫好,不少人还亲自上手体验,现场充满欢声笑语。实践团成员将写好的福字和春联一一送到路人手中,大家接过这份带着温度的祝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传递着新春即将到来的喜悦。
在送福之余,实践团成员带着精心准备的采访提纲,走进周边商店,与店主们亲切交流。一家杂货店的老板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绍兴春节有“掸尘”的习俗,年终岁末,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寓意辞旧迎新,还有腌制腊味的传统,每到这个时候,绍兴人家的阳台上挂满了腊肠、酱鸭等,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街道上,实践团成员还随机采访了过往路人。一位叔叔兴致勃勃地为我们讲起了绍兴“分岁酒”的讲究,“分岁酒”又称年夜饭,每当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的桌上一定要有一条完整的鱼,这叫“年年有余”;每家每户的饭桌上也都要有年糕,给予“年年高”的美好寓意。而且,在吃饭时,家中不能随意移动桌椅,也不能打破碗碟,处处透着对新年的敬畏与期盼。
实践团成员在绍兴万和城广场的送福行动。计骁殊 供图
实践团成员对绍兴周边街道居民的随机采访。卢赛 供图
寻味嘉兴年俗:在特产店中的传统之旅
2025年2月8日,实践团成员前往嘉兴眺湖景区附近周边街道,特别是那些售卖嘉兴特产的商店,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
首先,成员们走进了一家颇具规模的嘉兴特产店。店内摆满了各种特色商品,粽子、南湖菱、嘉善黄酒琳琅满目。店主人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阿姨,在与她的采访谈话中成员们了解到嘉兴人在新年前都有“做团子”的传统。每当这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做团子,其乐融融。用糯米粉制作成圆圆的团子,有甜咸两种口味。甜团子常包入豆沙馅,寓意生活甜蜜;咸团子则以鲜肉、萝卜丝等为馅,象征着富足美满。而在除夕当晚,嘉兴人家的餐桌上必有一道八宝饭。这八宝饭由糯米、红枣、莲子、桂圆等食材制成,色彩斑斓,不仅好看,味道更是香甜。它同样具有美好寓意,代表着五谷丰登、吉祥如意,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满满的期待。
当话题转到元宵节,阿姨的眼神中透露出兴奋。成员们了解到:除了吃软糯的汤圆,嘉兴的大街小巷还会举办盛大的灯会。五彩斑斓的花灯造型各异,有可爱的动物灯、寓意美好的莲花灯,还有展现嘉兴水乡特色的船灯。人们漫步在灯海之中,猜着有趣的灯谜,享受着节日的欢乐氛围,真是热闹非凡!
实践团成员与嘉兴眺湖景区周边街道特产店老板的合影。计骁殊 供图
随后,实践团成员又走进了几家店铺。每一家店的店主都有着自己对新年和元宵节习俗的独特记忆和理解。有的店主提到,新年期间嘉兴人会相互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时要行拱手礼,表达尊敬。还有的店主说,元宵节当晚,孩子们会提着自制的小灯笼走街串巷,寓意着照亮前程。在采访的最后,成员们将事先准备好的福字送给了各位店主。一位店主感慨地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传统习俗了解得越来越少了,你们做的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希望这些习俗能一直传承下去。”
实践团成员为嘉兴眺湖景区周边街道店铺老板送福字,传递新年美好祝愿。陈景飒 供图
通过此次系列传统文化习俗探寻活动,"浙韵双节寻古趣,五城灯火探寻"实践团不仅了解到许多当地丰富多彩的特色习俗,而且通过实地调研更是感受到不同城市独特且深刻的双节文化底蕴。实践团成员们深知每一份送出去的福字不仅是一份简单的祝福,更是对传统文化传承肯发扬的美好期许。希望这些珍贵的习俗能够在岁月的流转中,永远熠熠生辉,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更多人继续铭记肯传承下去!
爱钱塘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