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诡才之道》:以荒诞镜像抵达现实反思与温情治愈

    2025-02-23 09:31 浙江杭州

    鲁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即收录于散文集《野草》的《死后》,讲述了“我”死后的世界,种种荒诞和现实别无二致,只是对当下的延续。影片《诡才之道》展现的亦是如此,一群在高度内卷的现实世界中败下阵来的人,来到阴间后依然难逃逐梦阴间演艺圈的宿命。以“鬼”界的残忍KPI考核作为叙事主轴的设定,既包含着对现实的镜像反讽,也表达了对于人类悲剧性境遇的思考。

    影片的叙事创新在于传统恐怖片中阴森可怖的“鬼”被改写为了现代职场社畜的化身,从而在恐怖类型剧中注入了冷峻的社会批判,进而提升了影片的审美品质。策划吓人方案、争夺流量、参与选秀等情节,辅以“闪现”“追逐”等戏谑恐怖片中常见的经典桥段、夸张的肢体语言和癫狂的台词,输出了密集笑点的同时,也将阴间职场的荒诞感演绎到极致。影片的叙事逻辑与风格,既颠覆了观众对传统惊悚片的期待,又以黑色幽默消解了恐惧本身,形成了一种“笑中带悚”的独特体验。 

    将“冥界”设定为现实职场的超现实映射,是影片最具魅力和价值的地方。鬼界的“金鬼奖”“新鬼选秀”等,对应了人世间的颁奖礼与选秀综艺;过气天后凯萨琳与新晋网红洁西卡之间的师徒反目,剑指娱乐圈新旧势力的快速更迭与流量至上的畸形生态;“吓人KPI”与“魂飞魄散”的生存法则,隐喻着当代社会“不卷即亡”的残酷生存逻辑。剧中的主角,那个没有名字的“同学”,生前因无法满足父母期待而抑郁,死后又为成为“合格鬼”的签证疲于奔命。这种荒诞的生死循环设定,成为当下众多“无名”亦“失语”的现代人无处遁逃的生存困境的悲情隐喻。 

    在荒诞的外壳下,《诡才之道》最终指向了一场关于存在意义的哲学探讨。当主角们执着于“被看见”时,无论是凯萨琳对昔日荣光的眷恋,还是“同学”对自我价值的迷茫,皆折射出普通人渴望被认同的内心期待。而影片的深刻之处在于并未止步于揭示或控诉,而是通过角色间的相互救赎,提供了和自我、现实的和解之道:当凯萨琳放下“天后”身段,与“同学”一起共同策划一场可能失败的吓人表演时,当Makoto从功利经纪人转变为陪伴者时,影片悄然传递出一种反内卷的价值观——存在的意义或许不在于功成名就,而在于“活着”(或“鬼着”)本身的体验。影片将阴间职场作为现实投影,表达尖锐的社会讽喻之余,其实也在探索对个体进行温情抚慰和治愈的渠道。 

    影片的角色框架和视觉设计亦暗藏着机锋。由女鬼主导吓人产业链,男鬼则沦为配角的设定,既是对恐怖片“女鬼霸权”传统的调侃,亦是对现实性别权力结构的重置。凯萨琳的华丽造型与洁西卡的网红路线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传统行业的仪式感,后者则代表着新媒体时代流量为王的生存法则,两者的冲突成为了当下文化现实境遇的映射。而“旺来温泉大饭店”中诡异与温馨并置的场景,则暗示了生死界限的模糊,以及人性善恶的复杂交织。 

    总的说来,《诡才之道》不是一部简单的类型拼盘之作,它以荒诞喜剧为刀刃,剖开现代社会的精神病灶,却又在癫狂的叙事中注入治愈的暖意。当片尾彩蛋中众鬼放下KPI,于天台肆意起舞时,观众或许会想起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推石上山的宿命固然荒诞,但若能在过程中找到起舞的理由,便是对人“何以存在”最有力的回应。这种“向死而生”的豁达,正是影片留给绩效时代的一剂解药。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