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千年古刹,一睹隋梅风采

2025-02-19 18:36 浙江杭州

据说天台国清寺的隋梅已到花期,雨水节气的那一天,我从杭州出发,驱车前往天台,一睹梅花盛开的风采,顺便走一趟久负盛名的“霞客古道”。前一天下过一阵雨的杭州,据说西北边的临安山区,下了一场雪。而此时,天空一片湛蓝,东方高楼顶上微微泛红,看似一个雨后的大晴天。

位于台州天台的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即公元598年。据称智者大师智顗开创天台宗后,想建一寺庙,作为该宗的正式祖庭,但限于资金不足,迟迟未能动工。

智顗曾在金陵灵曜寺(宋时改为金华寺)讲经,后上庐山隐修。隋开皇十一年,晋王杨广时为扬州总管,遣使到庐山请智顗往扬州传戒,智顗为杨广授菩萨戒,并受到“智者”的称号,至此留下和杨广交往历史,相传智顗临终遗书晋王:“不见寺成,瞑目为恨。”晋王杨广见书后,派司马王弘依据智顗亲手所画的样式监造国清寺。初建寺址在现大雄宝殿后面约100米处的山坡上,名天台寺。隋大业元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寺院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

唐会昌年间,原寺毁于火,旋即重建。唐大中五年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寺后石壁上题写了“大中国清之寺”六个大字的摩崖石刻。从唐大中朝到清雍正朝的880多年间,国清寺几度毁于兵火,屡毁屡建,每次重修,寺宇规模都有所扩展,位置也渐渐往下移至山麓平旷地带,明代移至今址。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奉敕重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动荡时期,国清寺再次被毁,七十年代修复国清寺。

隋代高僧智者大师创立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延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国清寺曾驻锡不少有名高僧,包括熟为人知的济公和尚。

国清寺曾经是电影《少林寺》拍摄的场景地,国家AAAAA级景区,有厚重的历史和显赫的名声,却非常低调。远离尘世喧嚣,只留葱郁掩映的古朴黄墙,弥漫着禅香。如今寺院不收门票,没有商店,僧人自耕自足。那份宁静与释然,是心灵回归的地方,是禅修该有的境界。

国清寺那株古梅花树,相传隋朝建寺之初,天台宗第五祖灌顶法师手植,距今有1400年,为国内最古老梅花树之一。灌顶法师是章安人,也就是如今的临海人。出家之后,在天台山修禅寺承习天台教观,随侍智者大师。关于灌顶法师手植这株梅花树,至今仍有许多传说故事。

从杭州出发三个小时的车程来到国清寺,从停车场出来,看到一片田野的深处,高高矗立的隋塔。沿着小溪边的道路行走不到一公里,进入一个山门,不远便到了国清寺。跨过那座石拱桥,迎面是寺院前那堵黄墙,上有赵朴初提写“隋代古刹”四个大字。寺院不设正南门,而只在东侧面开了入寺门。黄墙上的“隋”字中间少了个“工”,据说是刻意而为,“随”字去了“走之”留下便是那个少了“工”字的“隋”字,其中寓意留于游人自行领悟。

进了寺门,穿过天王殿,便是大雄宝殿。一树洁白的梅花从大雄宝殿左侧一角探出,一直延伸到连廊的屋顶之上,这就是那株隋梅。

从大雄宝殿的左侧进入一个小院子,见到墙根脚下,那刻满岁月痕迹的梅花树树干,倚靠在一堵墙上,墙下有清末天台籍秀才陈钟祺和当代书画家赖少其留下的碑记及跋语。旁有牌子介绍,隋梅高10米,胸径45厘米,冠幅7米。古干虬枝,主干部分腐朽,旁生支干,攀附于主干,犹似一株千年古藤。

后人在小院里建了个亭子,并在边上植了一株红梅。石阶而上,从寺院的高处看,亭子的顶尖和红白相间的梅花相互映衬,而远处又见那高高的隋塔。

国清寺有悠久的历史,许多文人墨客竞相撰文吟咏。郭沫若有诗曰:“塔古钟声寂,山高月上迟,隋梅私自笑,君梦复何痴。”文人邓拓《题梅》诗道:“剪取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坐题诗。不须脂粉绿颜色,最忆天台相见时。”

国清寺旁有一条古道,因《徐霞客游记》而得名,称为“霞客古道”。古道始建于唐代,途经宁海、天台、新昌三县。

古道从国清寺往东拾阶而上,一条石阶古道,约有一米宽,铺设的石头台阶,被踩得光滑如新,犹如被打磨过一样,试想当年承载天台通往临县的古道,是何等的繁忙。到达海拔600米的智者塔院,再到相距不到一公里的修禅寺,便到了这次徒步线路的制高点。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把古道分切成一段一段,有些路段需借助于公路通行。从修禅寺前的山路下山,绕到高明讲寺。再从高明讲寺爬过一座山,到山顶的罗汉殿,下山回到国清寺。十二公里的环线,完成“霞客古道”这一段徒步旅程。

智者塔院供奉着智者大师智顗的肉身塔。智顗在新昌石城寺(今新昌大佛寺)圆寂后,遗体被送回天台安葬于此,建肉身塔,后改真觉讲寺,亦称“智者塔院”。塔院曾毁于战火,现在的真觉讲寺为光绪十五年重建。修禅寺建寺早于国清寺二十多年,曾是智顗的开山首刹,天台宗的祖源。高明讲寺则曾是智顗的一个道场,唐代建寺。

霞客古道又称为“唐诗古道”,古代多少文人墨客,为古道、古寺和隋梅留下千古绝句,留给世人无限的遐想。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2)
葳蕤陈风 · 2025-02-23 03:27 · 浙江杭州回复1
千年风骨,一直想去的地方
潮客_24qw48 · 2025-02-19 23:05 · 浙江杭州回复
国清寺,历史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