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古诗词,带你穿越千年闹元宵

2025-02-14 07:18 浙江杭州

元宵,作为春节的压轴大戏,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情感寄托。在这个灯火辉煌的夜晚,古诗词犹如璀璨的明珠,为我们照亮了历史的长河,展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彩、充满诗意的元宵画卷。

让我们一起品读那些元宵诗词,赏尽最美元宵灯火,邂逅诗词里的人间烟火,感受诗意的元宵佳节。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正月十五夜》是唐代苏味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写了长安市民闹元宵的欢乐景象。据唐·刘肃《大唐新语》记载,该诗作于武则天神龙年间,描写了京城洛阳元宵夜“端门灯火”的盛况。而“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的这一句,写出了元宵之夜的自由与畅快。在这一夜,宵禁解除,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欢乐时光,不必担忧时间的流逝。这种对自由和欢乐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束缚的挣脱。灯月辉映,游人如织。此诗如一幅古代节日的情景画,让人百看不厌。

卢照邻在《十五夜观灯》中写道:“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璀璨的灯火连接着天际,它们于夜色里肆意舒展,仿若银河倾落,流淌在人间的街巷。这满街灯火,点亮的不仅是黑夜,更是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许 。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唐寅的《元宵》则将灯与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有灯无月,难以尽兴;有月无灯,不成春景。在这美好的夜晚,人如美玉般温润,灯光映照下的月色如银般皎洁,尽显人间的温馨与美好。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的这句词,则为元宵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元宵佳节,不仅是阖家团圆的时刻,也是情侣们相约相会的良辰吉日。在这月光如水的夜晚,青年男女们怀着对爱情的憧憬,相约在柳树下,互诉衷肠。这份朦胧而美好的情感,在花灯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温馨动人。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则将元宵的浪漫氛围推向了高潮:“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苦苦寻觅着心上人的身影,不经意间回首,却发现她正站在灯火稀疏的地方。这种意外的惊喜和心灵的触动,让元宵之夜充满了无尽的诗意与温情。

除了浪漫与欢乐,元宵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姜白石的《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中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描绘了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珍品,展示了元宵佳节的繁荣景象,也反映了人们对物质丰富的期盼。而李商隐的“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则通过描写帝都中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的场景,展现出国家的昌盛和人民的富足。

元宵的灯火,不仅照亮了城市的大街小巷,也温暖了人们的心灵。“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在这月色与灯火交织的夜晚,城市满是热闹与欢腾。灯下,人们或是阖家出游,或是三五好友相伴,孩子们手举着糖人儿,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这般热闹的场景,让漂泊异乡的游子也心生慰藉,感受着团圆的氛围,让心灵找到了栖息之所,沉浸在这浓浓的年味与节日的欢乐之中 。

当我们合上诗词的书卷,那袅袅余音仍在心头回荡。

在这穿越千年的元宵之旅中,我们透过一首首古诗词,触摸到了古人对元宵节的炽热情感。那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景,那宝马雕车香满路的繁华,那蓦然回首处的心动,都随着诗词的韵律,在我们心间徐徐铺展。

元宵节,这个承载着团圆与美好的节日,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是家人围坐、共吃元宵的温馨时刻,是与爱人携手漫步、共赏花灯的甜蜜瞬间,更是邻里相聚、同庆佳节的欢乐时光。古诗词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千年前的元宵盛景与如今的我们紧紧相连。

在这浪漫的节日氛围里,让我们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珍惜每一个相聚的时刻。愿往后的每一个元宵节,都能有家人的陪伴,有朋友的欢声笑语。让我们在这延续千年的节日里,续写属于自己的温暖篇章,让浪漫的情怀在岁月中永恒流淌。让我们带着这份对元宵节的热爱,奔赴下一场人间烟火,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寻那一份独属于生活的诗意与美好。

-----------------------

黄良红(山西省太原市武宿机场民航山西空管分局气象台)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客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