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2025年的立春即将来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希望与生机的节气,探寻它的奥秘与魅力。
立春的由来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到了秦代,中国开始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端。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如今则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即为立春,通常在每年公历2月3 - 5日交节。
在古代,立春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也是劝农备耕的关键时节。据文献记载,周朝时,立春前三日天子便开始斋戒,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自《太初历》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后,立春的地位更加明确,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会在这日举行立春之礼,以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立春三候
古人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立春后,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沉睡一冬的大地逐渐苏醒,那冰层下的潺潺流水,仿佛是春天的使者在悄悄传递着春的消息。
二候蛰虫始振:再过五日,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它们伸着懒腰,感知着外面世界的温度变化,准备迎接新一年的生活。
三候鱼陟负冰:又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也感知到了水温的上升,欢快地游向水面,此时水面上还有未完全融化的碎冰,就好像鱼背着冰在游动,充满了生机与趣味。
立春的民俗饮食起居
饮食:立春有“咬春”的习俗。比如北京人会吃春饼,薄面饼卷上酱肘子、豆芽、韭菜等,从头吃到尾,寓意有头有尾。闽南人则讲究啃甘蔗、咬白萝卜,甘蔗甜润,从头吃到尾叫“圆圆满满”,白萝卜又称“菜头”,有讨彩头的寓意。浙江温州一带流行吃春茶,将柚子切碎,搭配黑豆等与茶一起烹煮后饮用。
民俗: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人们会在立春前一日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在立春当天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打春牛也是一项古老的习俗,立春日将泥塑春牛打碎,提醒农人春天已到,要及时播种,祈愿一年五谷丰登。
起居:立春时节,虽天气渐暖,但仍有春寒,要遵循“春捂秋冻”原则,不要急着脱去棉衣,重点保护好头颈与双脚。同时,应顺应节气,晚睡早起,但不宜超过23点,还要多做户外运动,帮助阳气生发。居室要注意清洁,经常通风换气,减少病菌繁殖。
立春在易经里的卦象
在《易经》中,以两个节气对应一个卦象,将12个月的节气化为12卦,立春对应的是泰卦。
坤上乾下:努力的象征:泰卦上卦是坤为大地,下卦为乾为苍天,看似乾坤颠倒。但在春天,阳气从地下升腾,种子发芽、老树抽枝、昆虫苏醒,都是阳气上升的表现,象征着只有努力,阳气才能突破大地封锁,实现阴阳交换,带来“小往大来”的好运气。
天地交泰:选择的智慧:泰卦《大象传》说“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天地交合孕育万物,变化丛生,人们要慎重选择,看清什么符合天地之道,因为选择后要承担相应结果。
三阳开泰:反思的意义:“三阳开泰”意味着要有多重力量才能开创“泰然”局面。这提醒人们反思自己是否尽到责任、提供了价值、修正了错误,严以律己,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有好运气。
立春节令中医养生之道和注意事项
情志调护:中医认为春天肝当令,“肝喜调达而恶抑郁”。所以立春后要戒暴怒、忧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大怒伤肝”。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适当休息,养护肝脏。
饮食调养:应选择养护肝脏、疏肝理气的食品。韭菜是不错的选择,它又叫“起阳草”,性温,可补肾补阳、祛阴散寒,还能增强脾胃之气。豆芽能帮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还有清热功效。菠菜可养血滋阴,对肝阴不足引起的高血压等有治疗作用。
中医特色疗法:春天人们易出现“春困”,起床后若感头昏脑涨,可多梳头或进行头部刮痧,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大脑疲劳,持之以恒还有白发变黑等益处。
立春,是大自然的一次华丽转身,是生命的又一次启航。让我们顺应自然,在这个美好的节气里,调整身心,迎接新一年的美好。
潮客_dfyh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