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年钟声入新年,爆竹阵阵岁经添。”当寒意料峭的腊月,空气中弥漫着烟火的气息,人们便知道,除夕,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情感与千年传统的节日,正迈着轻盈而庄重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它是时间长河中的璀璨明珠,是团圆的召唤,是对过去一年的深情告别,也是对新岁的美好期许。
除夕溯源:古老传说与历史沿革
除夕,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节日,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从历史的长河中回溯,除夕的发展与演变,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在先秦时期,就有了“逐除”的仪式,人们手持火把,驱赶疫病之鬼,以祈求来年的安康。《诗经·小雅·庭燎》中“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描绘出人们在夜间燃起篝火,期盼平安的场景,或许这便是除夕守夜习俗的雏形。到了汉代,除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举行祭祀、饮宴等活动,以辞旧迎新。随着时间的推移,除夕的习俗不断丰富和完善,在唐宋时期,除夕守岁、放爆竹、贴春联等习俗已经广泛流传,成为人们过年的重要内容。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唐代诗人杜甫的这首《杜位宅守岁》,将一家人围坐守岁,品尝着椒盘中的美食,相互祝福的温馨画面跃然纸上。宋代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更是家喻户晓,描绘出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也让我们看到了当时除夕放爆竹、饮屠苏酒、换桃符(即贴春联的前身)的习俗。
南北除夕:地域风情下的文化碰撞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文化差异显著,除夕的习俗也各具特色,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画卷。
北方的除夕,充满了豪爽与大气。在东北,年夜饭是一场盛大的狂欢,饺子是餐桌上的主角。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擀面皮、调馅料,欢声笑语中,一个个饱满的饺子便摆满了案板。饺子形状似元宝,寓意着“招财进宝”,人们还会在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了,就预示着新的一年会财源广进。正如民谣所唱:“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吃完年夜饭,一家人会围坐在热炕头上,嗑着瓜子,看着春晚,享受着团圆的温暖。守岁时,长辈会给晚辈发压岁钱,用红包把祝福与期望传递给下一代。
而在南方,除夕则多了几分温婉与细腻。在广东,年夜饭讲究“好意头”,白切鸡寓意着“大吉大利”,烧腊象征着“红红火火”,发菜蚝豉则谐音“发财好市”。饭后,一家人会一起逛花市,繁花似锦的花市,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氛围,人们在花海中漫步,选购心仪的花卉,祈求新的一年花开富贵。“羊城世界本花花,更买鲜花度年华。除夕案头齐供养,香风吹暖到人家。”清代诗人张维屏的这首《花市歌》,生动地描绘了广州除夕花市的热闹景象。在江浙一带,除夕有吃年糕的习俗,“糕”与“高”同音,寓意着“年年高升”。此外,南方的一些地区还有守岁时吃汤圆的习惯,圆圆的汤圆,象征着团圆美满。
南北除夕习俗的差异,不仅体现在饮食上,还体现在其他方面。北方的除夕,人们喜欢放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驱散了旧年的晦气,迎来了新年的曙光。而在南方的一些城市,由于环保的原因,鞭炮声逐渐被电子鞭炮所取代,但人们对新年的热情丝毫未减。在贴春联方面,北方的春联多以大红纸为主,字体豪放大气;南方的春联则更加注重色彩的搭配和书法的韵味,显得精致典雅。
新时代的除夕:传统与创新的交融
随着时代的发展,除夕这个古老的节日也在不断地焕发出新的活力。在新时代,科技的进步为除夕增添了新的色彩,传统与创新在这里完美交融。
在城市里,除夕的庆祝方式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年夜饭、守岁等活动外,人们还会选择看电影、逛商场、参加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度过这个特殊的日子。电影院里,贺岁片成为人们的热门选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电影带来的欢乐与感动。商场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人们趁着假期,购买新衣、年货,为新年增添喜庆的氛围。此外,各地还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庙会、灯会、民俗展览等,让人们在欣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新年的喜悦。
在农村,除夕的变化同样令人瞩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除夕也变得更加热闹和有意义。如今,农村的道路宽敞平坦,房屋整洁美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除夕这一天,除了传统的习俗外,一些农村还会举办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让农村的除夕变得更加便捷和有趣,人们可以通过视频通话,与远在他乡的亲人拜年,分享彼此的生活。
除夕的创新发展,不仅体现在庆祝方式上,还体现在文化传承上。在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除夕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一些地方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如舞龙舞狮、戏曲表演等,让年轻一代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同时,一些学校和社区也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将除夕的习俗、传说等内容融入到教学中,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除夕,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它是岁月的交响,奏响了团圆与希望的乐章;它是传统的新章,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无论是古老的传说,还是南北各异的民俗,亦或是新时代的创新发展,都让除夕这个节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放下忙碌与疲惫,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感受除夕的温暖与美好,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因为,除夕,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潮客_dfyh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