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当这首熟悉的童谣在耳边响起,小年便迈着轻快的步伐,带着满身的喜庆,热热闹闹地来了。2025年的元月22号是北小年,23号是南小年,就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的小年,腊月二十四是南方小年。在这一天,人们以各种独特的习俗,拉开了春节的盛大序幕。
扫尘:掸去旧岁尘,迎来新春福
小年一到,扫尘便成为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这可不是简单的打扫卫生,在民俗中,它有着“除陈布新”的美好寓意,意味着把旧年的晦气、不顺统统扫出门,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在过去,人们会早早起床,准备好长柄扫帚,将家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彻底清扫一遍。房梁上的蜘蛛网,墙壁上的灰尘,角落里堆积的杂物,统统都不放过。孩子们也会被动员起来,帮忙擦拭桌椅、整理玩具。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
如今,虽然清扫工具变得更加现代化,有了吸尘器、扫地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但人们对扫尘的热情丝毫未减。想象一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一家人分工合作,父母负责高处的灰尘,孩子则蹲在地上擦拭地板。突然,孩子发现了一个被遗忘许久的玩具,兴奋地向父母展示,一家人沉浸在温馨的回忆中。这扫尘,扫去的不仅是灰尘,更是生活中的疲惫与烦恼,留下的是整洁与希望。
祭灶:甜言蜜语送灶神,上天言好事
祭灶,是小年里极具特色的传统习俗。传说中,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监督善恶的神祇,每年腊月二十三,他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恶情况。所以,人们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便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灶仪式。
在过去,祭灶的供品十分讲究。麦芽糖、糖瓜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说不出坏话;还有各种糕点、水果,摆满了灶台。一家人会在灶王爷像前,点上香烛,虔诚地磕头拜祭,口中念念有词,祈求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幸福。
现在,虽然很少有人在家里供奉灶王爷像了,但祭灶的习俗在一些地方依然保留着。人们会在厨房摆上糖果,心中默默向灶王爷诉说着对新年的期许。想象一下,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厨房里弥漫着糖果的香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轻声讲述着关于灶王爷的故事,孩子们听得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好奇与向往。这祭灶,祭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吃饺子:金元宝下锅,福气满满来
北方小年,怎么能少得了饺子呢?饺子形如元宝,在小年这一天吃饺子,有着“招财进宝”的吉祥寓意。
从一大早开始,一家人就围坐在桌前,准备包饺子。妈妈熟练地和面、擀皮,爸爸则负责调馅,猪肉白菜馅、韭菜鸡蛋馅,各种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孩子们也不甘示弱,学着大人的样子包饺子,虽然包出的饺子形状各异,但每一个都饱含着他们的热情。
当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共享这温馨时刻。咬一口饺子,鲜嫩多汁的馅料在口中散开,满满的幸福感涌上心头。想象一下,窗外飘着雪花,屋内温暖如春,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饺子旁,一边吃着饺子,一边分享着生活中的趣事。这饺子,吃的是团圆,是家的味道。
贴窗花:巧手剪春景,年味满窗棂
贴窗花是小年里一项充满艺术气息的习俗。红红的窗花,贴在明亮的窗户上,为节日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氛围。
在过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会在小年这一天,拿起剪刀和红纸,精心剪出各种精美的图案。有象征吉祥如意的花鸟鱼虫,有寓意年年有余的莲花鲤鱼,还有代表着幸福美满的福字、喜字。她们一边剪纸,一边交流着彼此的心得,欢声笑语中,一幅幅精美的窗花便诞生了。
现在,虽然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窗花可供选择,但依然有不少人喜欢自己动手剪窗花。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长辈们熟练地剪出漂亮的图案,孩子们也跃跃欲试。当剪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窗花上,整个屋子都变得明亮而温馨。想象一下,冬日的阳光洒在贴满窗花的窗户上,映出五彩斑斓的光影,仿佛将春天提前迎进了家门。这窗花,贴出的是对新年的期盼,是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小年,就像一场欢乐的序曲,奏响了春节的华章。它承载着人们对过去一年的感恩,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在这个充满温情与欢乐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遵循传统习俗,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迎接新春的到来。愿每个人在新的一年里,都能收获满满的幸福与喜悦!
潮客_dfyh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