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脚步渐行渐近,“下一站,回家过年。”这句满是温馨与期盼的话,便在无数游子的心头轻轻荡漾开来。
我爱人就是这游子中的一员,他老家在浙江永康,1991年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于是,回永康过年,是他辛苦一年后最大的慰藉。
“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作为永康媳妇,回永康过年也成了我的习惯。永康,因为是我爱人的家乡,在我心中有着别样的意义。三十多次在永康过年,那些留存在心底的瞬间,想起来总是那么美好和温暖。
通常,我们会提前两三天回到永康。抵达后的首要任务是回到皇渡桥村老宅进行清扫。曾经恢宏的老宅,已是楼空人去,落叶空阶。我们铲除杂草,清扫落叶,擦拭灰尘,再开始贴对联,半小时后,老宅已修整一新。
老宅墙上我公公墨宝。
老宅是我爱人儿时的乐园,是他现在的灵魂家园。我曾一遍遍地听他说过,他们小时候一大家族住在老宅里,十多个小孩子一起做作业,玩捉迷藏,在回廊里追逐欢腾。嬉笑声、吵闹声、哭声、骂声,回荡在老宅每个角角落落,也永远留在他心底。
爱人每次都会重新翻一下斑驳的抽屉,总能找到一些属于当年的记忆,课本、考卷、小人书、香烟壳,还有用泥巴做的手枪、汽车。每次他都如获至宝,统统打包带回上海。
皇渡桥老宅,原创
到了年三十上午,我们便开始在县城的家中准备晚上谢年的东西。喜庆的春联贴上,火红的灯笼挂上。然后爱人到集市去买鞭炮、烟花,还有他小时候的各种小吃,酥饼、角干麦饼、米糖、结馓、落花羹等。公公婆婆忙着杀鸡杀鸭,我最多打打下手,洗洗菜。在婆家干活靠抢,否则根本没有机会。
永康街头写春联的老师傅,原创
永康小吃结馓,原创
傍晚时分,婆婆带领一干人,开始谢年仪式。把鸡鸭鱼肉、糖果、点心都端到桌子上,上面都要贴上大红喜字,点上两支大红蜡烛。第一道拜的是天地,酒过三巡之后,我们排成一排,每个人拿三支香,开始虔诚地鞠躬拜谢天地,婆婆诉说着对过去的感恩与对未来的祈愿。谢完天地后开始拜谢祖宗。婆婆带领我们,拿着灯笼到楼下去迎祖宗,把祖宗接回家后,开始给祖宗斟酒,然后同样持香鞠躬拜谢祖宗,同时大家嘴里念念有词,感谢祖宗的庇护,也让祖宗保佑全家平安健康,大人工作顺利,小孩学习优异。拜完祖宗后,还要送祖宗到楼下,然后在楼下烧锡箔,这是给祖宗的纸钱。
2007年谢年,原创
谢年仪式完成后,开始吃年夜饭,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举杯共饮,灯火可亲。饭后,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到了,爷爷奶奶开始发红包。孩子们手捧大红包,欢呼雀跃,爷爷奶奶也笑得合不拢嘴。尤其是我公公,难得见到从上海回来的孙子孙女,和孙辈们玩闹在一起,开心得像个老顽童。
吃完年夜饭,开始看春晚,永康台的“华溪春潮”春晚节目精彩纷呈,我记得有一年是水均益来主持的。歌舞小品、戏曲魔术,规格与水平之高,令我惊艳不已,真正是永康父老乡亲们的一道丰盈的精神年夜饭。
有了微信后,各个群里开始抢红包大战,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伴随着窗外的美丽的烟花和响彻云霄的鞭炮声,将年三十的热闹和喜庆推向高潮。
年初一,一定是被永康震耳欲聋的鞭炮叫醒的,然后迎接你的早饭,是一碗满满当当放了两个白煮蛋的长寿面。这一天的孩子们是专属爷爷的,爷爷带着孩子们,走向街头,继续去放烟花,去玩套圈,去买冰糖葫芦,去看街头杂耍。老的小的,一定会玩得尽心才归。
每年的年初二,我们都会去方岩祈福还愿。沿着石阶缓缓而上,走过百步峻,来到天门,步入天街,街边店铺林立,售卖着各种纪念品和小吃,热闹非凡。天街尽头是胡公祠,胡公大帝是北宋时期的一名清官,他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胡公祠内,红烛煌煌,香烟缭绕,许多游客在此虔诚地烧香参拜。永康人都说胡公寺很灵验,我们每年都会前往胡公寺虔诚跪拜,祈求一整年的平安顺遂。
五峰景区位于一条深邃的峡谷中,南宋著名学者陈亮、朱熹、吕东莱曾在此著书立说,五峰书院也因此而得名。
方岩不仅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里,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代的文人墨客、清官廉吏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方岩,照片来自网络。
年初三,是爱人家族固定在老宅聚会的日子,平时分散在上海、杭州的小辈们都归来了。团团圆圆,齐聚一堂,杯觥交错间,欢声笑语。金家百年老宅,顿时蓬荜生辉。
2018年春节,在老宅聚餐,原创
年初四,我们每年会选一个景点游玩一番,至今已经去过了满是岁月苔痕的厚吴古村落;有河流边三五家人家的舟山沅口村;古建筑保存完好的舟二村;青砖灰瓦的芝英古镇;村美民富的大陈村;有着精美剪纸博物馆的雅吕村……走在一个个美丽的浙中村落里,展现着历史的厚重,先民的智慧。
2011年春节,厚吴村,原创
2017年春节在沅口村的一老人,原创
2018年春节大陈村,原创
2009年春节在大寒山,原创
我们还爬过石城山、大寒山、五指岩、公婆岩等等。而我最喜欢古朴雅致西津桥,桥上挂满了大红灯笼,很多老人坐在竹椅上,聊天、沏茶、打牌、下棋,优哉游哉。走在桥上,凭栏眺望,看永康江水悠悠流淌,江风徐徐吹拂,感受着岁月静好。
夜幕下的西津桥,自拍。
年初五那天,永康亲戚会带领我们去在深山中的农家乐品尝美食。到了农家乐,仿佛到了世外桃源,屋舍俨然,鸡犬相闻,芳草鲜美,空气清新。我们自己动手做肉麦饼,自己敲打麻糍,不亦乐乎。午饭时分,团团围坐在一起,吃灶台饭,品农家菜。有盐卤豆腐、山栀花、腌萝卜、雪里蕻冬笋、生姜土鸡等,皆清爽宜口,去脂刮油。饭毕,一众亲戚,炉边谈话、茗茶打牌,甚是尽兴。屋外山风凛冽,寒气逼人。屋内谈笑风生,暖意盈怀。有酒、有茶、有亲友,我想这就是年味。
农家乐的土灶头,自拍。
到了年初六,又要整理行李准备返沪了。虽然永康的年要到正月十五才算过完,也一次次听说元宵迎灯、舞狮的热闹,可惜赶着回沪上班,总留下些许遗憾。
2024年春节摄于南溪湾公园
离开永康的车上,后备箱被婆婆塞得满满当当。那是父母沉甸甸的爱与牵挂。
后备箱里的东西
返沪后备箱的鱼肉,自拍。
返沪路上,虽是同一条路,心情大相径庭。想年前回永,内心雀跃。现在返回,依依不舍。感叹时光飞逝,而那些与家人共度的浓浓年味,永远隽刻在心中。
金凝
晚潮栏目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