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极,春之端
作者:曹文远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此时,天气寒冷到了极点,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重要时机,也是人们休养生息、为新一年积蓄能量的关键时期。大寒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 跨过这苦寒之时,就会迎来春暖花开。君不见枯树之中已有梅花吐露芬芳,冰雪之下亦有小草发出青青的牙,种子也在积蓄力量。可以说大寒已至,春天不远。
大寒之时,有三个民俗风情一直流传至今,并被继续发扬光大。
一是“尾牙祭”。源自拜祭土地公神,俗称“做牙”。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做牙,商家于此日大肆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餐桌上白斩鸡为必备菜,因鸡头朝向谁,就意味着老板要解雇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末位淘汰制”。我们现在很多企业、事业单位,还有社会团体、各种协会、商会、私营经营者,哪怕只有三五个人,大多每到年底就会组织一次茶话会、团拜会,搞一次年会加年饭,这即是尾牙祭的遗俗。
二是除尘又叫“掸陈”。“尘”与“陈”谐音,大寒时家家户户大扫除,意在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一习俗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寓意,也有除“陈”(尘)布新,除旧迎接新春的美好愿望。按农历(阴历)算法,大寒这天往往与“小年”生重合,前后不差两三天。因此小年这天有“祭灶”的习俗。北方是在腊月二十三,南方是在腊月二十四,就是送灶神“上天言好事”那天,所以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好让灶神多说些好话。从我记事时起,我们家乡家家户户在哪一两天,都要把家里的东西能搬的全搬出来,然后在竹杆上捆绑上扫帚或松柏、竹叶等,把屋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彻底清扫一番,清清爽爽迎新年。
三是糊窗。过去,人们为了防寒,没有现在的玻璃,只能用纸张把窗子糊起来,但经过一年窗户约肯定破了、烂了,得换新,“糊窗户,换吉祥”,贴上喜庆的窗花,既为抵御寒冬,也为给家中增添节日氛围 。现如今虽然家家户户的窗户都用上了玻璃,但到这天为了迎接新年也要擦洗,弄得窗明几净。我今年很想亲自擦洗,可是,外面够不着,只好请来家政的清洁工帮忙,那些专用的擦窗神 器,真让我大开眼界,不信你到网上看看,那些个小发明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大寒是大自然给予我们休养生息的时机,让我们顺应时节变化,“秋收冬藏”,储存能量,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度过这个特殊节气,迎接新春的到来。
在起居上,要注意早睡晚起: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人们应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以养阳气。待日出后再外出活动,避免寒邪侵袭。同时注意保暖:大寒时节,尤其要注意头部、脚部和颈部的保暖。外出时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睡前可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此外还要保持室内通风:在保暖同时,也要注意室内通风换气,降低细菌、病毒滋生的可能性。尤其是住在山区的家庭,要注意木炭取暖时,防止二氧化碳中毒。
在饮食上,要加强温补驱寒:饮食上多选择温热食物以补充身体能量,抵御严寒。羊肉、牛肉等肉类是不错的选择,可炖煮成汤,如当归生姜羊肉汤,有温中补血、祛寒止痛之效。同时要保持滋阴润燥:冬季气候干燥,多吃些滋阴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冰糖雪梨汤能润肺止咳,百合银耳粥可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当然,运动也是必要的。但要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时间不宜过早,且要注意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以防阳气外泄。大寒时节,天气寒冷,人们易情绪低落。应注重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与亲友聚会、听音乐、晒太阳等方式来愉悦身心 。
古人对“大寒”非常注重,很多诗人专门写了很多诗篇。我尤其喜欢宋代邵雍的《大寒吟》:“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这种描写的既现实,又夸张的合情合理,现在在哈尔滨比较常见,在其它地方很难体会到,特别是南方,由于温室效应,比起我们小时候,冬天温度大概要上升了四、五度,小时常见到霜、冰、雪,现在却很难看到,尤其是很难体味到这种大雪和寒冷极致的天气。2008年那块大雪因为灾害倒让人记忆犹新。陆游那首《大寒出江陵西门》中所描绘的“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情景画面让人感同身受。
在大寒冷之日如果能饮点酒,肯定是驱寒的最好绝配。古人对此比现代人更讲究、更别致、更雅致。最为著名的便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宋代诗人文同的“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也很实际。当然,我以为还是宋代方回说的更直接、更实在。“大寒岂可无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楮币破悭捐一券,瓦壶绝少约三升。村沽太薄全如水,冻面微温尚带冰。”
曹文远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