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南非的人,你也许会为好望角一望无际的蓝天俯拥着万顷荡漾的碧波所叹服,你也许会为开普敦桌山那种“人在山上走、物在云中游”的朦胧所驻足,你也许会为海豹岛集聚着数以万计黑黝黝海豹的壮景所惊叹,你也许会为企鹅滩上那些憨态可掬、穿着燕尾服的“绅士”所开怀,你也许会为从莫塞尔湾到斯托姆河漫长蜿蜒、风情万种的海滨花园大道所吸引,你也许会为斯泰伦博斯(Stellenbosch)漫山遍野的葡萄园和星罗棋布的葡萄酒庄所陶醉,然而,我最钟情的却是位于印度洋海滨的摩梭湾!
踏上摩梭湾的土地,心中泛起了异样的的潮涌,是崇敬抑或庄严?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曾经有一位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人物及其船队发现了这里并在此登陆,他就是葡萄牙著名航海家、探险家巴尔托洛梅乌·缪·狄亚士(Bartholmeu Dias,1450年—1500年)。15世纪末,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为了打开东方的大门,决定寻找一条通往印度的航道。于是在1486年派遣了以狄亚士为首的探险队,于翌年8月从里斯本出发,率领两条各载100吨的双桅大帆船,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驶去。谁知当船队由大西洋转向印度洋时,遇到汹涌的巨浪袭击,整个船队几乎覆没。狄亚士率领众人奋力拼搏、力挽狂澜,终于战胜了惊涛骇浪,转危为安。绕过非洲最南端后,狄亚士率领的两艘帆船溯洋而上,正当大伙力尽粮绝、心灰意懒之时,在印度洋海滨发现了这块神奇的土地——摩梭湾。那海岸处的水洼涌出了清水,水手们就像如饥似渴的禾苗沐浴了甘霖,欣喜若狂地补充了淡水。这一天正逢基督教圣布莱兹的庆日,狄亚士就把这洼水取名为圣布莱兹水源。狄亚士兴奋不已,很想再继续前进,但苦于水手们已经疲惫不堪,而且粮食和日用品也所剩无几了。他只好下令掉转船头,返回葡萄牙。他们在非洲最南端的崖石上刻下了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的名字,以及葡萄牙盾形纹徽、十字架等等,以纪念这一伟大的发现。1488年12月,船队在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航行之后,安全回到里斯本,受到了国王的嘉奖。狄亚士在地图上将这个差点命丧大海的岬角命名为“风暴角”,国王若奥二世认为这是打通东方大门的希望之角,遂将它易名为“好望角”,一直延称至今。
倘佯在温情脉脉的摩梭湾小镇,狄亚士航海博物馆是必去之处。走进博物馆翘首可见一艘双桅大帆船,那是南非和葡萄牙两国人民为了纪念狄亚士发现南非好望角500周年,以1:1的比例复制了狄亚士曾经驾驶的帆船,由里斯本启航,沿着当年非洲西海岸的航线,于1988年2月3日抵达南非摩梭湾,并将它陈列在博物馆里。观众既可从远处眺望帆船的雄姿,高耸的双桅及缠卷的船帆,又可借助舷梯进入宽敞的船舱。帆船的中间是甲板层,往上一层是驾驶舱,舱内空间并不大,但舵手们在里边工作却可活动自如。甲板下面是生活舱,有一条两人宽的走廊,左右边分割成无数小间,有船长室、会议室、水手卧室、盥洗室、卫生间、储藏室等等,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整艘船都是木榫结构,很少用到钉钉铆铆的。
仰望着这艘复制的英雄之船,我们不禁肃然起敬,500年前的狄亚士驾驭着木船勇闯被称之为死亡之角的好望角,靠的是什么?按现在的常理,狄亚士出生于贵族世家,完全可以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用不着冒着生命危险去闯荡世界。然而,在狄亚士身上却没有半点纨绔子弟的遗风。
童年狄亚士就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是意大利航海家马可·波罗的“小粉丝”,特别喜欢思考和想象探险、航海问题。他向老师发问:天地有多大?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对吗?以至老师也无法回答他的问题。他又问老师:航海和探险最主要靠什么?是金钱吗?老师告诉他:靠勇敢,第一是勇敢!老师的话深深地植根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他梦想长大和马可·波罗一样环游世界,便开始跳进大海学习游泳。
少年狄亚士性格刚烈,遇事不肯服输。有一次游泳比赛,他凭实力获得第三名,同伴托斯里取笑他是碰运气偶然所得。他便即刻向托斯里发出挑战书,以勇力遥遥领先到达目的地,并救起了在水中被暗礁刮伤的托斯里。托里斯心悦诚服,感恩不尽。
青年狄亚士勇敢无比,志向高远。长大成人后,他终于实现了夙愿,当上了一名水手。有一次,船队航行到地中海时遇到了狂风巨浪,就在桅杆断裂,残帆乱飘,船身即将将倾覆的危难关头,狄亚士奋不顾身地爬上桅杆,果断地砍断了残帆,解除了一场船覆人亡的灾难。船长执意要将商船上五分之二的货物嘉奖给他,狄亚士竟婉言谢绝了。其他的水手见了都目瞪口呆,心里更加钦佩这位优秀的同伴。
26岁那年的狄亚士随船南下非洲,一路上,航龄比狄亚士年龄还大的船长企图通过内河横越非洲大陆驶向东方,而狄亚士根据自己的推测作了否定的判断,以致使船长大为生气。但事实证明狄亚士是正确的,在连连遭到碰壁后,船长才服输,与狄亚士商量调头重新驶向大西洋,朝南行至好望角附近。在多年的航海实践中,狄亚士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他渐渐地对当时流行的天圆地方之说从怀疑到否定,大胆地推断出地球是圆形的、无边的假设。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于是就有了迪亚士率船南征的壮举。
狄亚士的摩梭湾之行是世界航海史、探险史上的骄傲,它为打通东方航线奠定了基础,同时又证明了狄亚士的假想是正确的、科学的。此后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就是沿着当年狄亚士开辟的摩梭湾航线东行到达印度的。1497年,狄亚士又受命于国王曼纽儿一世,再次率领四条大船远航。船队靠着非洲古岸,沿途进行殖民贸易,并开发黄金输出港口。1500年5月24日,船队在好望角附近的洋面上遇到大西洋飓风,狄亚士及其伙伴顽强抵御、在所不惜。不幸的是四条大船全部被冲天恶浪掀翻,他们皆葬身于大西洋海底。为了神圣的航海事业,狄亚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仅50岁。
此时,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好望角洋面巨浪翻滚、直冲云霄的场面:狄亚士率领的船队在狂澜浪尖里时隐时没,在飓风呼啸中出生入死。船长水手们无所畏惧,齐心协力与生死搏斗!这是一幅何等惊心动魄、勇猛壮烈的场面啊!有一位诗人曾经以诗言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一瞬间,我似乎从狄亚士生命历程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苟且偷安、名利得失吗?不是!大凡英雄,其人生航标必定位于远大志向,而勇敢与智慧、信念与使命则是实现他宏伟理想的不竭源泉,惟其如此,一切的探索才会无私无畏,一切的牺牲才会无怨无悔,生命才能彰显出真正的价值,才会变得高贵而伟大。人类文明历史的轨迹不正是成千上万个狄亚士式的英雄用他们的生命链接的吗?这样的生命虽死犹生,永载史册!
钱塘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