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草案的议案。该议案一经颁布,便引起社会广泛热议。而笔者认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必要的。一方面,目前人口整体结构极不合理。我国自199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经过25年的发展,老年人愈发增多,人口出生率却逐年下降,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呈加快趋势。另一方面,国民素质显著提升。几十年来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35岁提高到如今77.3岁。而且,人口受教育程度也明显提高,人力资本呈现向好态势。可见,低龄老年人有条件、有能力为祖国继续健康工作。因此,颁布渐进式退休政策正当其时。但对于14亿的人口大国,任何举措的推行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所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必须凝聚共识,协调各方,稳步推进。
一、延迟退休是渐进式、弹性式、自愿式的政策
第一,延迟法定年龄退休是渐进式、小步推进的政策。《决定》第一条提出,从2025年起,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调整到位。以男职工为例,明年9月至12月满60周岁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零3个月。可见,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节奏平缓,易于被广大民众接受。
第二,延迟法定年龄退休是弹性式、分类推进的政策。一是区分工作岗位。对于普通劳动者可以按照《决定》逐步延迟退休年龄,但医生、演员、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直到低龄老年时期具备更强大的心理韧性、更扎实的专业水准、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其知识积累才完全成熟,专业运用方达到顶峰。延迟上述高级知识分子的退休年龄不仅符合专业特点,还能满足市场化需求。二是区分工作种类。高空、高海拔、井下、高温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符合条件可以申请提前退休。
第三,延迟法定年龄退休是自愿式、统筹兼顾的政策。一是充分考虑职工的意愿,把选择权交到民众手里。以最低缴费年限为标准,职工满足年限后可弹性提前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退休年龄不低于原来的法定退休年龄。此举坚持统一规范与适度自愿相互结合,将延迟法定退休政策由绝对的刚性节点转变为相对的弹性空间。二是兼顾保护劳动者权益。一方面,保护选择延迟退休劳动者的就业福利和医疗保障。另一方面,激励缴纳养老保险的劳动者,逐步建立并完善晚退多得、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养老保险制度。
二、延迟退休可以蓄大养老金池、挖掘人口潜力、与国际并轨
第一,延迟退休有利于实现养老金池节流。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若按照原定的养老基金核算,中国的社保资金赤字规模越来越大,甚至在2035年消耗殆尽。因此,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以缩短养老保险金支付时间,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2017年国务院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明确将国有企业10%的股份划归给社保基金,充分发挥好开源养老基金的作用。开源也需节流,才能使养老基金的水池蓄大、蓄多、蓄满。而延迟退休年龄便是必要举措,《决定》第二条规定,从2030年起,用10年时间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将最低缴费年限由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
第二,延迟退休有利于实现人口资源充分利用。一,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202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2.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21.1%,已远远超过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10%的指标。可见,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而未来劳动人口数量将进一步下降,延缓退休有利于减缓其下降趋势,增加低龄老年劳动力的有效供给。二,满足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随着职业发展的差异,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就业观念的变化,不同群体对退休时间有不同的诉求。对于想享受生活的人,满足最低缴纳期限便可退休领取养老金,颐养天年。对于想继续发光发热的人,依然体力充沛、斗志昂扬,可以继续站好岗位,为大局服务。
第三,延迟退休有利于对接现代工业体系、接轨国际化发展。现代工业体系不断迭代升级,重体力劳动岗位逐步减少,现代信息化、自动化等智慧产业体系能充分兼容低龄老年劳动者。如法国将全额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调整到65岁,新加坡将公积金与退休年龄挂钩,美国则是渐进式延迟退休的制度设计,对其奖励性收益。因此,我国采用渐进式、弹性式、自愿式的延迟退休政策体现出与国际接轨的发展态势。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拥有相对稳定的总劳动时间,延迟退休年龄可以稳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劳动参与率。
三、多措并举让延迟退休政策发挥出最佳效果
延迟退休政策如一根线,一头牵引着精力充沛的干事者,一头联系着“告老还乡”的退休者。保障好两类群体的权益,是延迟退休政策的重要考量。
第一,做好宣传普及工作。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人民群众的普及范围与支持力度是判断法令好坏的试金石。只有让更多的劳动者群体了解、理解、认同延迟退休的政策,及时调整求职规划,才能让该政策在各行业、各地域、各人群被贯彻执行,落地生根。
第二,鼓励和支持劳动者就业创业。最重要的是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需做到以下几点。一,区分年龄。一方面,为青年人才就业与创业提供资金、渠道等支持。另一方面,开发适宜大龄劳动者的就业岗位,取消就业年龄限制,如对公务员35岁限制“松绑”,取消35岁门槛,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二,保障权益。对于延迟退休者,充分保障报酬、休假、安全、工伤医疗等基本权益,督促用人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畅通维权服务。
第三,推进养老托育等服务。打通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依托数字化手段,开展医院康养与居家社区机构康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推广智慧养老的普惠服务,托起幸福“夕阳红”。让已退休的老年人有所养、有所医,让正干事的年轻人有希望、有干劲,让延迟退休政策展现出暖心的考量,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四、结语
人是社会最宝贵的财富。总有人正青春,也总有人一直保持年轻的状态。我们新时代年轻人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撸起袖子加油干,将青春年华挥洒在工作岗位上面,为人民群众做出更多的实事,展现出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与此同时,人生不应被年龄所定义,年龄只是一个数字,尽管青丝变成白发,但生命的价值并不褪色。老龄意味着“成熟”,是一枚“勋章”,而不意味着“衰弱”,更不是一道“硬伤”。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延迟法定退休政策也正是对我国社会发展变化调整的顶层设计映射。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正是挖掘劳动者潜力,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应有举措。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延迟退休年龄也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如在劳动力需求市场固定的情况下,增加低龄老年劳动力可能会挤压年轻人就业群体的岗位空间,降低企业等微观主体的工作效率等。“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或许狄更斯在《双城记》写下这句话时,给每个人都留下了独白。当渐进式法定退休年龄烙下历史印记时,当政府勇于面临难题、顶着阻力,坚持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时,当我们愿意用更多的时间书写人生事业的序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时,我相信对于每一个身处时代洪流的人来说,这是最好的一个时代。
(作者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浙江省团校教师)
李华勇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