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岁的祝大哥最近为了减肥跑步、锻炼,效果甚佳 , 3个月减了15斤!
心想差不多达到预期目标
便停止减肥
可体重还在下降
小便无意间踩上去感觉黏黏的……
原来是糖尿病在“作祟”
日常早已有征兆……
在当地医院一查才发现,随机血糖26.84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6mmol/L,远超正常值。赶紧到浙大二院临平院区内分泌科就诊。
“目前的情况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并且血酮0.7mmol/L,已经是糖尿病酮症了,再不积极治疗很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内分泌科主任楼波将祝大哥收治入院。
询问病史发现,原来祝大哥近1个月有口干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的情况,主要注意力都放在减肥上了,没在意身体不适,日常还爱喝可乐。
“以为自己减肥成功了,没想到竟是得了糖尿病,才体重下降的。”朱大哥感慨道,经规范治疗后,目前血糖控制平稳,顺利出院。
“三多一少”典型症状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病。一般来说,成年人空腹血糖正常值为4.4-6.1mmol/L。餐后1小时血糖正常值为6.7-9.4 mmo/L。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为小于7.8 mmolL。
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还会出现乏力、皮肤瘙痒、视物模糊、肢体发木、尿中泡沫增多等症状。
糖尿病若不及时接受规范治疗,许多并发症就会找上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低血糖、高渗性昏迷、感染等,慢性并发症常见的有脑卒中、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足、心脏病、肾病等,早期最典型的表现会出现视物模糊、双下肢末梢麻木,皮肤瘙痒等症状。
千万不要认为糖尿病是老年人的专属
任何年龄
包括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人
都可能会得糖尿病!
年轻人的血糖为什么会升高
超重或肥胖:过多的脂肪会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加重肥胖,而肥胖会加重胰岛素抵抗,相互促进。
不健康的饮食:高油、高糖饮食,摄入过多的奶茶、碳酸饮料等,都会引发能量过剩,加重胰岛负担。
运动量不足:久坐少动、低体力活动的生活方式,使肌肉量下降,能量消耗减少,导致超重或肥胖。
睡眠时间减少:睡眠不足或长期熬夜会引起如皮质醇这样存在拮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会引起血糖升高,加重胰岛素抵抗。
有这些高危信号之一
小心被糖尿病“盯上”哦!
(1)有糖尿病前期史
(2)年龄≥40 岁
(3)体重指数(BMI)≥24 kg/㎡ 和(或)中心型肥胖
(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4)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5)缺乏体力活动者
(6)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
(7)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有黑棘皮病者
(8)有高血压史, 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 mmol/L 和(或)甘油三酯>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药治疗者;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史
(9)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
楼波主任提醒,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需考虑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差异。年轻人需特别注意减轻压力、健康生活、规律作息和心理健康;中老年人则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监控血糖、血压变化,并调整饮食和运动。
有减重计划的市民朋友
建议至糖尿病减重门诊或营养科
先进行身体评估哦~
内分泌代谢及风湿免疫科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培训实践基地
长三角糖尿病联盟单位
浙二协作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专科联盟协作单位
浙江省风湿免疫病医联体联盟单位
区内规模最大、专业人员最全、层次最高的内分泌专科。设有内分泌门诊、风湿免疫门诊、糖尿病(体重)健康管理门诊。诊治内分泌常见病及风湿免疫常见病,尤其擅长糖尿病教育管理,甲亢突眼,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及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痛风性关节炎等规范化治疗。
成功诊治数例甲亢危象、肾上腺危象、垂体危象、高钙危象、自身免疫性垂体炎、尿崩症、垂体瘤、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多内分泌腺自身免疫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脂肪萎缩性糖尿病、胰岛素自身免疫性低血糖、性发育常疾病、重症红斑狼疮、重症血管炎等。
名医/专家门诊信息
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
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