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工程|瞄准前沿,聚焦特色,助力光电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12-17 03:18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习贯彻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2004年莅校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学校紧紧抓住“老本行”,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式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官微特别推出“学科巡礼”专栏系列报道,聚焦学校学科建设做法与成效,突出特色,打造一流,助力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本期推出博士点学科——光学工程。

作为浙江省一流学科,中国计量大学光学工程学科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事光电照明材料与器件、光电智能感知、光学精密测试仪器的研发和工程应用研究,在光学精密测试仪器、光纤传感、新型照明材料与器件、光电探测与光电计量检测等方面进行深耕,助力光电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王大珩、母国光、庄松林、陈星旦、李同保、金国藩、周立伟等光学界的著名院士对中国计量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的创立、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特别是王大珩(我校名誉教授),母国光(我校名誉校长),庄松林(2001-2006年任我校校长)对学校光学工程学科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张在宣教授、金尚忠教授等几代学科负责人的带领下,经过近40年的发展,光学工程学科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一流学科,入选“十四五”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在教育部第二、三、四、五轮学科评估中一直位列省属高校第一。立足于培养光电计量与检测、光电测试仪器等特色领域的创新型专业化高素质人才,形成了“光学精密测试仪器”“光电照明材料与器件”“光纤传感技术及应用”和“先进光学计量技术”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主持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多个省部级一等奖等重要奖项。这些方向不仅紧密贴合国际科技前沿,更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光电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创新技术支持和高水平人才支撑。

科研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光学工程学科在科研探索的道路上锐意进取。张在宣教授和金尚忠教授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基于拉曼散射的新型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与工程安全监测应用”获2012年度囯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为学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学科不断向量子计量等世界科技前沿进发,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卡脖子”问题。在高端仪器国产化、新型发光材料器件、智能感知仪器等领域,学科取得了原创性突破,成功攻克了长距离高灵敏光纤温度传感、核电分析仪器国产化及装备光电测试仪器评估等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这些研究成果在航空航天探测、紫外预警、核电安全、重大工程防灾监测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与行业产业深度融合,将科研成果播种在创新驱动的大地上。光学工程学科紧跟国际计量单位量子化、高端仪器国产化等科技趋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企业技术升级,推动成果转化。在北洋光电、横店得邦、泽天科技、宁波升谱等企业,学科成果转化为仪器仪表、新型照明、AR显示等高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及民生工程等领域,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超20亿元,有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光学工程学科科研团队深耕专业领域,持续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新型光转换材料和光电检测仪器”学科团队负责人、国家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王乐所带领的团队,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省域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开展了系列技术攻关,先后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7项。除此之外,学科近五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创专项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突破了长距离高灵敏光纤温度传感、核电仪器国产化及装备光电测试评估等“卡脖子”核心技术,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20余项,展现了强大的科研实力与创新能力。

团队建设驱动学科持续进步

强大的师资队伍是光学工程学科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庄松林院士任校长期间就特别注重学科青年教师的培养,他和张在宣教授合作开展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分布式光纤拉曼放大器的研制”的研究,结合项目研究培养了一批光学工程学科的骨干教师。近年来,光学工程学科着力实施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依托学校“明德学者”培养计划、“特色师资”培养计划、“环宇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培育工程、“翔宇计划”等,打造头雁领飞、群雁齐飞的学科人才队伍发展格局。现有专任教师82人,其中含国家级人才8人次,省部级人才53人次,教授、副教授各30人,博士生导师1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比高达98.8%。此外,学科还外聘了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为学科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支持。随着学科团队实力的持续增强与科研成果的显著累积,在2024年9月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学科有2位老师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12位老师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展现了学科在全球范围内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

为了紧跟光学工程领域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的步伐,光学工程学科不断深化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策略。从传统专业教育模式向“专业+学科、项目+基地”的协同创新教育模式转型,依托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高水平交叉学科项目、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实践基地以及专业认证标准体系的持续完善,致力于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多年来,学科为国际计量局、国家计量院、国防光学一级计量站、国防化学一级计量站、航空计量站、海军计量站等国内外著名计量机构培养了数百名高层次计量人才。学科培养的优秀毕业生获国家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等;学科学生已累计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奖学金等省部级荣誉20余项,为光电产业界输送了大量行业精英与领军人物。

科研平台助力学科发展创新

高水平科研平台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光学工程学科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发展道路,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科研项目、人才培养、成果转化、资源共享、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多维度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目前,学科已建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级、省部级行业特色科研平台8个,浙江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教学平台7个。

未来,学科将聚焦信息化、智能化需求,与相关机构深度合作,谋划特色科研平台,为学科成员、科研团队的成长进步提供强有力的助推剂,也为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1)
潮客_24qwxk · 2024-12-17 03:55 · 浙江杭州回复
中国计量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成果斐然,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