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详细阐述:基本概念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的,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 。
该理论将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也称为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 各层次需求 。
生理需求:这是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如果这些需要中的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生命也会因此受到威胁 。
安全需求:涉及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等。人们追求一个安全的机制,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和稳定 。
社交需求:包括友情、爱情、性亲密等。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更为细致,它与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尊重需求:包括自我尊重和受到他人的尊重。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如自尊)和外部尊重(如地位、威信等) 。
自我实现需求: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
基本观点 。五种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
五种需求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它们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
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总结来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对于理解人类动机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张能庆公益服务站
杭州市上城区张能庆公益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