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德国企业正面临日益增长的竞争压力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中国也被德企视为重要的创新驱动力。德国媒体《商报》相关报道,现编译如下:
根据德国海外商会联盟(AHK)最新的商业气象调查,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正经历2018年以来最困难的境地。需求疲软、竞争加剧等因素,导致部分德企在华业务不甚景气。但尽管如此,仍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计划未来两年增加在华投资。这表明,中国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销售市场和生产基地,对德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图源:dpa
德企普遍认为,为在中国这一关键市场保有竞争力,加大投资力度势在必行。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地区执行董事马铭博(Maximilian Butek)称,“如果不坐在餐桌上,便会成为盘中餐”。参与这次调查的大部分企业,来自德国的机械制造、汽车工业等领域。而这些领域,与中企的竞争尤为激烈。
中国官方发布数据称,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4.8%。但马铭博认为,经济增长数据却“不一定反映德企在中国的实际感受”。中国国家开发集团(SDIC)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也称,中国过去三年的经济增长或略低于官方数据,这一观点也在中国国内引发热议。
▲马铭博,图源:dpa
尽管存在挑战,德国在今年前三季度的对华直接投资仍达到59亿欧元,同比增长将近20个百分点。同时,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投资规模上存在显著差异。将近70%的大企业纷纷计划加大在华投资,而有相似计划的中小企业只占四成。2023年,巴斯夫、宝马、大众、博世、大陆集团成为欧盟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五家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的投资资金主要来自在华市场的盈利,而非流入的新资本。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中国区负责人克劳迪娅·巴科夫斯基(ClaudiaBarkowsky)表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中国企业产品的价格通常仅为德企的一半甚至更低。除此之外,在华德企业承受着中国市场日趋青睐“国货”的挑战与压力。
▲德国总理朔尔茨参观在华德企工厂,图源:dpa
德国工业联合会(BDI)驻华代表伊丽莎·霍尔哈格(Elisa Hörhager)近期谈到,美国政府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出口管制,可能会对在华德企的业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尽管存在贸易壁垒等障碍,中国作为创新中心的地位仍然对德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相比贸易战带去的诸多弊端,众多德企更希望,自己能在对华经贸合作中受益。
(欧洲时报德国版李帅编译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
欧时道德经
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