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法官,我来给你送锦旗啦!”
电话里
一起案件的当事人李某
笑意盈盈地对承办法官说道
事情要从一起劳务合同纠纷说起。
去年8月,李某将苏某诉至法院,要求苏某支付拖欠的12.8万元劳务费。但在前期了解中,苏某却对承办法官诉苦:“法官,不是我故意拖欠,我心里也是一肚子气!李某没还我借款不说,还砸坏了我的店门,他不顾亲戚情分执意起诉,那我也起诉他!”
苏某口中说的事情,是另三个案件。原来,李某和苏某本是亲戚关系,2015年,李某开始听从苏某安排提供劳务,其间双方按项目结算工资,一直相处愉快。2018年,李某因买房、买车需要,陆续向苏某借款。李某还了一部分借款,但始终没有还清。而苏某怕李某不还钱,因此拖了几个月的劳务费。
但李某觉得,自己付出了劳力,苏某就应该支付报酬,内心不服气的他在一次讨要劳务费时不小心砸坏了苏某店铺的玻璃门,还将苏某告上了法院。苏某也很气愤,又分别以民间借贷和财产损害将李某告上了法院。双方积怨因此越来越深,之间的纠纷也随之成了一堆乱麻。
案件事实清楚,责任明确,但如何在不损害亲戚友好关系的情况下,解开双方心结,一揽子化解多重矛盾?秉承“如我在诉”理念,南湖法院承办法官王琳通过多次电话沟通,两次庭前会议、两次庭审,最终双方同意调解。
在调解过程中,王琳充分换位思考,向双方当事人释法明理,引导他们厘清各自的责任义务。随着调解的进行,李某态度缓和下来,希望能把这几个案子一并了结。“我有困难的时候苏某帮了我许多,我内心很感激他。法官,要不你帮我们算算,到底应该是我还钱还是他给劳务费?”
“我知道你也不是故意砸坏我的门,这个钱就算了,其他的我们一起算算!”在王琳的劝说下,苏某也拿出了诚意,希望将这笔“糊涂账”算清楚。
随后,王琳帮助双方将几千笔转账记录一一分清楚用途、去向。最终整理出整整4页的明细,扣除借款之后,苏某还需支付李某1000元劳务费。双方心服口服,苏某当场支付了1000元劳务费,涉及双方的4个案件也全部撤诉。
为感谢承办法官王琳的辛苦付出,日前,当事人李某特地将一面写着“维护正义 两袖清风”的锦旗送到她的手中,并不住地感谢道:“要不是你化解了两家‘恩怨’,我们可能还在打官司呢!今年过年回老家走亲戚,我们也不会觉得尴尬了!”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亲戚之间要多沟通多协商,不要伤了和气!”听到两家重归于好,王琳也十分开心。
来源丨南湖法院
编辑丨汪思聪
责编丨沈羽石
嘉兴中院
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