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我们一行8人沿乌江百里画廊来了个边走边看的自驾行。走边城,于我而言,是这次自驾行中最为期待的一站。
我想,大部分人和我一样,知道边城这个地方,源于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其实,这里地处湘黔川(渝)边境,是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花垣县属下的一个小镇,一江之隔,三地有不同的叫法,在湖南叫茶峒,在贵州叫迓驾,在重庆叫洪安。
9月1日下午,我们大概是从“官路”进入边城的。小说中说,“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我们从贵州汇入重庆通往湖南大路,想必走的就是这条官路了。
说边城是古城,此言非虚,整个边城目之所及,除了三不管岛上的酒店和翠翠岛上的博物馆,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建筑,青石板铺就的窄窄巷道两旁,清一色木结构古老建筑,溪边建筑也有一些木结构的吊脚楼,显得更为多姿多彩一些。入住的良园民居,就是溪边一座木结构老宅,不过,民居外表很古风,内设却很现代。我想,如果没有了古建筑的衬托,边城就不是湘西的边城了,没有这特有的建筑风貌,就没有了边城的风土人情了,翠翠的故事大概也难以为继了。边城不仅仅是座风情古城,也是一座红色古城,当年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的渡江指挥所就设在溪边的一座老宅里,解放大西南的铁马雄兵就是从这里进发的。
边城无疑是美丽的、浪漫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山城。乌江支流清水河、被沈从文先生称作的小溪缓缓流淌,穿城而过,给边城平添几分妩媚,更显山城的钟灵毓秀。尤其是在夕阳西下之时,落日余晖映照溪面,游船过处,泛起层层金色涟漪,美得令人陶醉。夜幕降临,灯光渐次亮起,把整条小溪、整座小城打扮得十分斑斓妖娆。
到了边城,白塔是一定要去的。小说中说,“溪边有一座白色小塔,塔下住着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个女孩子就是翠翠,这里是边城故事的源与根,也可以说这里是边城的地标。尽管白塔是重建的,因为原来的白塔在翠翠爷爷去世那天崩塌了,但这并不影响边城故事的延续。白塔后面有个观景台,整座山城尽收眼底,三省界线一目了然。从白塔往下走,就是翠翠爷爷一生经营的拉拉渡了,这里是边城故事的中心,桃花源般的风光,充满着诗情画意。
边城虽说是个小山城,但毕竟在三省通衢之处,地处深山却并不闭塞,静谧悠然却不失繁华。巷子两旁店铺林立,酒肆歌坊茶楼目不暇接,各种特色小吃应有尽有。看看店铺的招牌,大抵可分为三个主题,一是茶峒旧事主题,二是边城故事主题,三是翠翠爱情主题。华灯初上之时,大概是边城最热闹的时刻,灯红酒绿但并不喧嚣,在我看来,消费人群有本土居民,但大部分应是来自各地的游客,大概被悠然安逸的民风浸润,即使在酒后说话的音量也会降低几度,似乎会觉得谁破坏这样安然的氛围谁就有罪过。
到边城,不能不说吃。所谓“一口吃三省”,其实是一道菜名,食材是鱼、豆腐和西红柿。之所以被称为“一口吃三省”,是因为它巧妙地将贵州的酸味、四川的麻味和湖南的辣味融合在一起,吃一口就能感受到这三种不同的风味,象征性地代表了吃这道菜就像同时品尝了三个省份的风味。这种独特的菜肴不仅展示了地理位置特殊的边城的风味融合,也成为了当地的一种文化象征,吸引了游客前来体验这种融合了多地特色的美食。我们找了一家央视曾经专访过、店名就叫“一口吃三省”的酒店,这道菜是必定要上的,这种鱼当地叫角角鱼,其实就是我们当地的汪刺鱼,45一斤先来3斤,片刻间风卷残云,然后再来3斤。我在乌江寨开始闹肚子,白天吃了抗生素,身体正在康复中,酒自然不能喝,对美食其实并无多少兴致,浅尝辄止,“一口吃三省”的美味就此错过,好在这次自驾三地都到,分而品之也无多少遗憾。
在边城,有许多追寻爱情的小年轻。小说中关于爱情的经典名句展现在古城的角角落落,“等一城烟雨,只为你;渡一世情缘,只和你”,这样的句子,浪漫到骨子里,怎能不让追寻爱情的年轻人为之癫狂!其实,他们可能不知道,翠翠与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的爱情故事,结局却是一场悲剧。翠翠爷爷说,车有车路马有马路,走正道就正儿八经说媒提亲,大人作主,翠翠自己作主,就得让天保傩送兄弟唱三年六个月的情歌。翠翠内心是喜欢性格内敛的弟弟傩送的,后来,天保意外死了,傩送深受打击出走了,翠翠的爱情故事成了无穷期等待的一场悲剧。事实上,小说《边城》充满了沈从文先生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剧的人生。
一天时间,匆匆来,匆匆走,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走边城!
寒江雪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