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创新路,校际合作启新程——杭州市丁兰第三小学成功承办“以劳促教 实践育人”主题论坛

2024-11-13 07:29 浙江杭州

11月12日,由浙江省教育学会指导,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中国高促会未来教育与创新发展专委会主办的“以劳促教 实践育人——中小学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主题论坛”在杭州市丁兰第三小学成功举办。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各地的100余位教育行政人员、中小学校长、教师以及劳动教育基地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小学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的新路径与新方法。

专家引领,明确劳动教育方向

南京师范大学顾建军教授带来了《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基本关系,科学实施劳动课程》的主题报告。顾教授深入解读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目标,强调了劳动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为参会者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

校际交流,分享劳动教育经验

杭州市丁兰第三小学校长石红艳在《融合观视域下的博物馆劳动课》报告中,分享了学校与杭州博物馆合作开展劳动教育的历程与成果。从2020年起,丁兰三小开启了馆校合作的探索之旅,成立课程小组,开发了“汀语博物”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们从最初的志愿者讲解员逐渐成长为“青少年文物守护人”,学校也成功将博物馆“搬”进校园,实现了资源整合与协同育人。

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第一小学校长周军海以《以海为媒:海味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实践》为题,介绍了学校依托海洋资源开展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的经验。学校通过构建特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海洋文化的浸润中提升劳动技能,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课程展示,呈现劳动教育精彩

在课程展示环节,杭州市丁兰第三小学黄慧慧老师带来了四年级课题《药膳甜品》。从食品的功效出发,孩子们可自主选择添加在山药糕中的食材。他们作为丁兰三小的小主人,将亲手制作的山药糕分享给在场的嘉宾并获得了客人们的认可。

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黄丹青老师执教八年级课题《蔬果雕刻》。在学生对雕刻方法的已有经验下,教师围绕“杭帮菜”的主题,充分给予学生时间为杭帮菜设计拼盘。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动手实践,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一件件瓜果在孩子们的巧手中变出了三潭印月、茶壶、玫瑰花、天鹅、荷花等造型,为杭帮菜增添了别样的风味。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教研员林杰对两堂课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课程在培养学生劳动素养方面的积极意义,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校园特色展示,彰显劳动育人氛围

丁兰三小为与会嘉宾精心筹备了充满趣味的 “打卡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制作蜻蜓琉璃珠、DIY 榨菜月饼、做拓印、活字印刷、茶来茶往等传统工艺体验,老师们还能在学校的弈汀阁惬意享用爆米花、咖啡和果茶。学校的 “悦美” 文化展厅和走廊上,丁兰学子们的劳动作品琳琅满目,每个展示点位都配备了热情洋溢、专业尽责的小小讲解员,他们用稚嫩却充满自信的声音,为嘉宾们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校园内的 “守拙园” 也成为嘉宾们流连忘返的打卡点,其独具特色的校园博物馆更是赢得嘉宾们的由衷点赞。

区域探索,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劳动教研员汪湖瑛分享了区域在劳动教育方面的创新实践,提出了“城市版”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的实践创新模式。通过整合区域资源,构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为推动区域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郑州名师观澜介绍了《1234模式:构建区域中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体系》,分享了在区域层面如何通过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师资培养等多方面举措,全面提升劳动教育质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望未来,推动劳动教育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班建武教授在《新时期劳动教育的实践原则》讲座中,为劳动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班教授强调,劳动教育应注重实践原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品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此次论坛为中小学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展示了各地在劳动教育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探索成果。

通过专家讲座、学校报告、课程展示和区域经验分享等环节,参会者对劳动教育的理念、方法和实践路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未来,各地将继续深化劳动教育改革,推动校际合作与资源共享,共同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通讯员:张苏誉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1)
潮客_se4mhi · 2024-11-13 08:20 · 黑龙江哈尔滨回复
丁兰三小的劳动教育成果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