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印象”吴兴生态相册1186期/赤麻鸭介绍

    2024-11-08 09:58 浙江湖州

    “印象”吴兴生态相册1186期


    摄影师/邵福臣先生

    赤麻鸭:生态特征与保护现状

      基本信息赤麻鸭(学名:Tadorna ferruginea),别名黄鸭、黄凫、渎凫、红雁,属于雁形目鸭科麻鸭属的鸟类。这种体型较大的鸟类,体长51-68厘米,体重约1.5kg,比家鸭稍大。赤麻鸭以其全身橙栗色的鲜艳羽色而著名,雄鸟夏季具有黑色的颈环,飞行时白色的翅上覆羽及铜绿色的翼镜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分布范围

       赤麻鸭的分布广泛,繁殖于欧洲东南部至亚洲中部,非洲西北部及埃塞俄比亚,越冬于印度次大陆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在中国,赤麻鸭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和陕西等地。

    二:生态习性

      赤麻鸭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以各种谷物、昆虫、甲壳动物、蛙、虾、水生植物为食。繁殖期为每年的4月至5月,在草原和荒漠水域附近的洞穴中营巢,每窝产卵6至15枚,卵呈椭圆形,淡黄色。赤麻鸭是迁徙性鸟类,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从越冬地迁往繁殖地,10月末至11月初又从繁殖地迁往越冬地。

    三:保护现状

       赤麻鸭曾是中国丰富种群之一,尤其在中国北部冬季和迁徙期间最为丰富。然而,由于过度狩猎和栖息地破坏,赤麻鸭的数量逐渐减少。据1990年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中国赤麻鸭的越冬种群数量仅为2834只。目前,赤麻鸭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并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四:结论

      赤麻鸭以其独特的生态特征和重要的生态价值而受到关注。尽管目前被列为低危物种,但其种群数量的减少趋势不容忽视。保护赤麻鸭的栖息地,限制非法狩猎,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