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背过边塞古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十多年前又看了纪录片《河西走廊》,镜头下粗犷的大漠戈壁,辽阔的草原牧场,伟岸的天下雄关,漫山遍野的野花肆意绽放,那种壮丽广阔的西域风情,让我叹为观止。
从此对河西走廊心生向往。
恰巧今年夏天出差吐鲁番,工作之余偷得浮生半日闲,决定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从吐鲁番出发去领略一下向往已久的嘉峪关。
嘉峪关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长城中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一段。
不料那天,我出高铁站时突然狂风大雨飞沙走石,心里颇有埋怨天公不作美。但既已至此,还是决定冒雨前往嘉峪关景区。
所幸等我抵达嘉峪关景区时风停雨止, 雨后初晴,给炎炎夏日带来一丝丝凉意。
在微风轻拂中登上楼台,近看茫茫戈壁浩渺如天, 远眺祁连奇峰高耸如云,耳边不时响起阵阵骆驼声。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大漠孤烟的千里江山图,直击我一个从温婉江南中走来的游客的心。
站在关楼,砂石泥土垒成的城墙断面,透出岁月的沧桑。感受着苍茫的西域风情,不禁浮想联翩。从玄奘西天取经到张骞出使西域, 从霍去病封狼居胥到左宗棠抬棺收复新疆,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在的西电东送。丝绸之路从这里走向世界,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嘉峪关承载了一段何等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史诗啊!
途中偶遇了一位上海同乡, 我称她为张姐,她热情直率,侃侃而谈。
“萍水相逢皆是他乡之客”, 又是同乡同龄人,我们从过往经历谈到各自工作和家庭,从眼前西部风情谈到上海的各种卷工作、卷小孩,一路相谈甚欢。交谈中了解到她从事新闻工作,酷爱自驾旅游。她说小孩已经工作,终于可以为自己而活了。
我羡慕她一个人一部车一个手机,开开停停,走走看看,以梦为马,剑指天涯。对于我这个至今连学车都没有勇气,永远都搞不清楚东南西北,空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的人来说,我对张姐佩服得五体投地。
走到关楼,我们互道珍重,奔赴各自的山海。临别时她认真地和我说:“人生就时空两个维度,我们既然演绎不了穿越剧,就尽量拓展空间,多走走看看,在空间里感受历史变迁。”我听了深有同感。我祝愿她西出阳关,一路旅途胜意。
我想旅行的意义就是遇到美丽的景色,邂逅有趣的灵魂。
告别张姐后,突然听到人群中发出阵阵欢呼声, 蓦然回首, 原来一轮夕阳正斜照在嘉峪关之上。阳光金黄而辽远,将关楼的轮廓映照得更加峻峭,同时也给它们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纱,宛如仙境。啊,我赶上了落日。
拨开云雾见天日,长河落日圆。这一刻世界仿佛静止, 游客们疯狂拍照,想把这嘉峪关瞬间的落日熔金留下永恒的印记。一旁景区工作人员说: “能看到这样美的落日的天气很少见,可遇不可求, 可见你们都是幸运的人啊。”
随后一位年轻女孩跑过来恳请我为她拍照。 如此良辰美景好时光, 00后年轻的女孩放下矜持, 放飞自我, 各种Pose不带重样, 拍了几十张仍意犹未尽。
我把手机还给她,她翻看着照片,一阵阵感叹:“这张好漂亮,这张太惊艳了。”我在心里想,她是在夸美景呢还是夸自己呢亦或是夸我的摄影水平呢?率性的女孩离开后又特地折回来表示谢意。我能为他人在如此美景面前留下美好记忆,也算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吧。
一路上年轻人居多,他们笑容灿烂,恣意洒脱。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上满是希望和自信,给古老的嘉峪关带来了蓬勃生机。我眼前浮现古长城下的刀光剑影和战火纷飞,不禁感叹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是何其幸福!
当午夜的钟声响起,画角声断谯门,随着城门在“咯吱咯吱”声中徐徐关闭。羌笛悠悠,杨柳丝丝,驼铃声声,曲终人散,再次回望夜幕下的嘉峪关,月色依稀,正如古诗中描写的一样,一片孤城屹立在万仞山之中,悲壮苍凉。
从刚到嘉峪关时碰到狂风大雨的沮丧,到雨过天晴看到夕阳斜照的欣喜, 旅游就是充满了各种可能,人生何尝不是。
“雄关存旧迹,形胜壮山河”,在没有了烽火和硝烟的今天,我一个在烟雨江南里长大的上海人,来河西走廊吹了含着风沙的风,喝了祁连山的水,登上了嘉峪关西陲雄关,聆听着驼铃声阵阵,遐想着丝绸古道,我的心也开阔起来,我的情怀也豪迈起来,我想这就是我在寻找的诗和远方吧?
金凝
晚潮栏目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