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古建筑迎来“赛博新生”!宁诺师生是怎么做到的?

    2024-11-07 12:13 浙江宁波

    穹然高起、上圆下方、如伞如盖的戏台螺旋藻井栩栩如生。观众站在展区正中,一抬头,映入眼帘的便是华丽的三联藻井。可谁能想到,这些古建筑造型,竟是用3D建模技术打造的。

    11月6日下午,由宁波诺丁汉大学美术馆和数字人文实验室联合举办的“旋而生息:宁波藻井研究特展”上,观众们看着眼前的戏台螺旋藻井,不由发出赞叹声:“就像真的一样,太震撼、太美了。”

    图为展览海报。

    “交木如井,画以藻文”的螺旋藻井是一种独特的古代天花板造型。宁波地区拥有古戏台数量超过300个,鄞州也占了不少,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庆安会馆和安澜会馆。

    多数古戏台上均设有藻井,甚至有设2个或3个藻井的情况。其中,螺旋式藻井因其独特的螺旋形态,在众多藻井中独树一帜:阳马相互盘旋,昂头层层香涩,穹隆形态如一把华丽的大伞,撑在建筑之上。

    图为螺旋藻井分解模型。

    “中国的传统建筑多为木构,富有想象力的古人就把‘井’搬上了屋顶,连水中的莲花、水藻都一荣俱荣地长上了屋顶,为的就是借这个寓意保护建筑物的安全。”本次展览的学术策展人、宁诺建筑与城市设计副教授谢景介绍。

    谢景向记者展示了网页形式的数字模型:观众只要动动鼠标,就能像玩游戏一样操纵身着传统服饰的人物在数据化技术还原下的空间里行走,近距离观察岙胡胡氏宗祠中的古戏台及其顶上的三联藻井。

    图为3D模型演示。

    “与传统的建筑测绘不同,使用数字化技术得到的数据更全面,更有深度。它不仅记录了尺寸,还有藻井的材质、色彩和声学特性。”谢景说,文化遗产保护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目前可以通过3D建模、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为其创造高清的数字存档。

    不过,通过数字化技术重现古建筑,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工匠活。谢景说,“一个完整的小型古建筑建模可能就需要上万张高清照片,以及海量数据、大量时间的支撑。以具有三联藻井的胡氏宗祠的完整数字模型为例,其中便包括了2.4亿个三角形面的高分辨率3D数字模型。但这也是对古建筑的一种保护,一旦有破损,我们就能依据模型得知如何修复,甚至能将其完整重建。”

    图为谢景(中)在展会上讲解。

    在此次展览中,谢景与核心团队成员倾注了他们在该领域的多年研究成果。团队曾深入探访包括庆安会馆、安澜会馆在内的多个古戏台,对螺旋藻井进行了详尽细致的调研。

    谢景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优秀深厚的美学文化底蕴,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并建立文化自信。未来,该展览还将前往保加利亚的索非亚文化中心、西澳大学等地进行世界巡展,让中国文物“活起来、走出去”。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25年2月,并将不定期举办大师讲座、VR工作坊、田野调查等不同主题的活动,带领观众深入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记者 石寅笑 通讯员 周婉军 庄静宜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