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翠鸟(英文名:Common Kingfisher,学名:Alcedo atthis)是佛法僧目翠鸟科翠鸟属的鸟类,以其鲜艳的羽毛和敏捷的捕鱼技巧而闻名。以下是一篇关于普通翠鸟的专业科普介绍:
摄影师/陈绍龙先生
摄影师/陈绍龙先生
一:基本信息
• 分类地位:普通翠鸟属于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翠鸟科(Alcedinidae)、翠鸟属(Alcedo)。
• 俗名:翠鸟、鱼狗、打鱼郎、钓鱼郎、刁鱼郎、小翠等。
• 体型特征:普通翠鸟体型小巧,成年个体体长约15厘米。上体呈金属浅蓝绿色,颈侧有白色点斑;下体橙棕色,颏部白色。雌雄鸟嘴的颜色不同,雄鸟嘴黑色,雌鸟下嘴橘黄色;脚红色。
• 幼鸟特征:幼鸟颜色较暗淡,具有深色胸带。
分布范围普通翠鸟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以及非洲北部、新几内亚东部、俾斯麦群岛和所罗门群岛。在中国,其分布区域包括海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
二:生态习性
• 栖息地:普通翠鸟常出没于开阔郊野的淡水湖泊、溪流、运河、鱼塘及红树林等水域环境。
• 食性:以鱼为主食,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
• 繁殖:普通翠鸟在沙堤或泥崖挖掘隧道式洞穴,在其中产卵,喂养幼鸟。每窝产卵6-7枚,卵色纯白,辉亮,稍具斑点,大小约28毫米×18毫米,每年1-2窝;孵化期约21天,雌雄共同孵卵,但只由雌鸟喂雏。
保护现状普通翠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4年 ver 3.1--近危LC,同时被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为保护物种。
环境指示物种普通翠鸟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被视为环境指示物种。它们的存在可以反映出水域环境的健康状况,因为它们对栖息地的水质和食物资源有较高的依赖性。普通翠鸟以其独特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成为了鸟类观察和摄影的热门对象。保护普通翠鸟及其栖息地,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摄影师/沈容维先生
摄影师/沈容维先生
竹童讲生态
湖州市公安局“湖警小V”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