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记我最苦难的父亲

    编辑于2024-11-06 04:59 上海

    1、 

    我写了很多文章,唯独还没有写父亲。每次提笔写父亲,每次觉得父爱如山海奔涌而来,茫茫然不知如何下笔,戚戚然觉得文字的苍白无力,怎么下笔都无法表达父爱于万一。人生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的过早离世是我心中最大的痛,每每想到这我就心如刀绞。‌‌

    父亲离开我们二十四年了。这二十四年来,总有一个场景时不时地浮现在我脑海里:傍晚时分,我在老家屋前屋后地忙碌,猛一抬头看到父亲匆匆地从铁路上走下来,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了,我一阵惊呼。几秒钟后,我意识到那只是我的想象,父亲再也回不来了,我潸然泪下。

    在父亲去世二十年时,我曾写下悼念父亲的几句话,摘录如下:

    《祭父》

    分隔二十载思惘然,几回首,常心黯。谆谆教诲,常绕我耳畔。辛劳一生染恶疾,卧病床,生死别。

    今日坟前祭慈父,燃纸钱,上清香。一束鲜花,跪拜感父恩。青石黄土伴夕阳,转身处,泪断肠。

    “爸爸,爸爸”我在心里声声呼唤着父亲。

    2、 

    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中,如果当家的男人懦弱无能,一百样不管。妇弱子幼,就会被欺负。他们有三个儿子,长子懂事早慧,幼子乖巧听话,而当中那个调皮傻愣,那中间那个是非常不幸的。而我父亲就是中间那个。奶奶倍受欺负,心情自然不好,这时哪个孩子惹事,就把气撒在那个孩子身上。心智晚熟的父亲每次都成了那个倒霉蛋。他从小承受母亲的责打,是母亲宣泄感情的垃圾桶。

    父亲幼时吃不饱穿不暖,爹不疼娘不爱,早早辍学。长大后兄弟间隙,豆萁相煎。这些是父亲一生无法解开的心结,一生无法治愈的痛。父亲上班时住集体宿舍,他曾不无羡慕地和我说:“我们宿舍的其他三个人,弟兄间感情好得很,什么事情都有商有量,什么事情都是互相帮助,弟兄间什么话都说。”

    我爷爷奶奶认为打自己的孩子是理所当然的,是为了孩子好。爷爷奶奶觉得我父亲是调皮捣蛋的,骂他打他是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的。伯父是长子,早早体会到父母的艰难,又生来多病。而叔叔是奶奶40岁才生下的幺儿,生下来就先天不足,奶奶奶水也不够,长得瘦小羸弱。所以奶奶格外怜惜叔叔。只有我父亲似乎比较皮实,所以,奶奶把所有的耐心、慈爱都给了伯父和叔叔,而留给我父亲的是刻板、严厉、暴躁。母亲经常说奶奶心肠硬,她是把最温柔的一面给了伯父和叔叔,把最坚硬的一面给了我父亲。

    稍稍懂事的我知道,父亲开朗、粗粝的外表下非常敏感、脆弱。父亲一生向往着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的生活,但是他的愿望一生都没有实现。

    父亲五六岁还尿床,每次尿床后,都会被奶奶打,有时奶奶刚好有不顺心的事情,下手就很重。可怜的父亲,身上经常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尿床,又不是父亲故意的,他自己也不想啊,父亲难受极了,又觉得很丢人。身体和心里都受到了伤害。

    几十年后,隔壁阿小告诉我:“有次看到你父亲身上全是伤痕,说是尿床被你奶奶打的。你奶奶下手真狠啊,我也尿床,我娘不会打的,最多骂几句。”

    父亲从小干很多活,胃口自然比其他孩子大,即便平均分配的吃食,父亲远远不够,父亲一天到晚处于饥饿之中,常常去偷吃,被奶奶发现后,又是一阵打骂。父亲的饿在奶奶看来是贪吃,在伯父看来是不懂事。

    父亲有时还会和其他孩子吵闹打骂,被奶奶知道后,还是一阵打骂。一个孩子被母亲经常打,兄弟姐妹也都跟着觉得是父亲不懂事,惹母亲生气。久而久之,父亲也觉得是自己不好。

    父亲抓鱼时掉了一只草鞋,被奶奶打。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十四五岁的父亲正在长身体,但是父亲经常吃不饱。有一次他太饿了,偷了队里一个老皮瓜,被人发现有意告状到我爷爷处,迂腐、耿直的爷爷把父亲打得半死。

    可怜的父亲吃不饱穿不暖,一到冬天,双手双脚长满了冻疮,又红又肿。还要去割草、放牛。大冬天,草都死了,有时割不到草,奶奶以为父亲在外面玩,回家又是一阵打。

    父亲告诉我:“有次趁大人不在,我饿了去偷吃一个自家腌的皮蛋,吃到一半发现奶奶进来了,马上一口吞下去,却噎住了。喝了半天水才缓过来,我自此看到皮蛋就怕,再也不吃皮蛋。”

    父亲是打大的。奶奶以为孩子小,打一下没有关系。但是,打着打着,把父亲的心也打碎了。

    父亲很大了才去上学,书包都没有,只能用一块旧布包裹着书去上学。伯父上初中时,父亲上小学五年级。家里养了一头老母猪,需要有人割草、放牛。伯父和父亲之间只能一个去上学,奶奶毫无悬念地让父亲辍学。父亲说他学习优异,离开学校的时候,眼泪汪汪,朝着学校一步三回头。

    在父亲五年的学习中,结交了三个好兄弟:阿苗、新昌、小勇。他们仨家里条件比父亲好一些,看到父亲经常吃不饱,经常带吃的给父亲。我们家造房子时,他们仨都借钱给我们。我出生后,认阿苗作了干爹。

    阿苗、新昌、小勇的家都在河西,父亲和他们仨的友谊保持了一辈子,他们对我父亲的好,超过了自己的亲兄弟。这份友谊是多么珍贵,给父亲带来了温暖和慰藉。我记得小时候,我坐在父亲自行车前杠上,父亲载着我去这三个弟兄家,那是父亲最骄傲最开心的时候。父亲觉得带上我这个又聪明又漂亮的女儿,倍有面子。

    想比在家里,父亲更喜欢在学校,更喜欢野在外面,因为一进家门,就要接受责骂和挨打。

    家里没有饱饭吃,也因为军人的光环,父亲想去当兵。十八岁时,父亲去了外地当兵。那时的父亲风华正茂,踌躇满志,千里赴戎机,从农村来到一个靠海的营部守边。当兵四年期间每天天不亮就外出高强度训练,负荷长跑,非常辛苦,非常人所能忍。

    在奶奶和伯父眼里不懂事的父亲,其实只是心智发育得比较晚而已。父亲实际上非常淳朴善良,在四年当兵生活中,省下本来就不多的津贴,每月都寄回家。父亲像爷爷一样,率性正直,嫉恶如仇。父亲知道姑妈生了四个孩子,也多次寄钱给姑妈。姑妈是一个老实本分、不善言辞的姑娘,出嫁后被婆婆看不起,而姑父则帮着自己母亲。父亲听说姑妈和姑父吵架,父亲就抱打不平,写信给姑父,义正言辞地批评了姑父,一向自以为是的姑父当然不买账,觉得被小舅子批评教育很没面子,所以姑父一直对父亲耿耿于怀。

    那个时候,伯父已经成家,一起和我奶奶当家了。伯父在村里当书记,他精明能干。按照我伯父的打算,因为家里穷,伯父让父亲尽量留在部队,不要回来了。这样家里就剩下伯父和叔叔两个,奶奶压力就会小很多。刚好英俊善良的父亲被指导员看中,想把父亲介绍给他的妹妹。但是,那时父亲已经在和我母亲谈恋爱了。当指导员发现父亲在和母亲通信时,一开始暗示父亲要以事业为重,不要这么年轻就谈恋爱。后来发现父亲不当一回事,就明说要把父亲介绍给其妹妹。父亲虽然很感激指导员的厚爱,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告诉指导员,他和我母亲青梅竹马感情笃深,复员之后就要和母亲完婚的。

    这件事,伯父对我父亲非常不满。伯父认为我父亲不听他和部队指导员的安排,儿女情长,这么好的机会白白放弃了,影响了仕途。伯父对我母亲也心生怨气,认为是我母亲连累了我父亲的前程。

    所以,我母亲还没嫁过来,伯父就对我母亲不满了。虽然伯父是好心,计划得也很周全,但是计划里唯独没有询问父亲的意愿。

    父亲当兵的地方是一个荒芜人烟的海边,他非常想回到自己的家。四年后,父亲就复原回家了。

    3、 

    父亲复员后就和我母亲完婚了。母亲瘦瘦弱弱,长相秀气,性格温顺,这在靠体力干活的农村不是一个好媳妇的人选。

    父母结婚的次年生下了我,隔年又有了我弟弟。母亲说,生下我后,奶奶就让分家了。啥都没有,连放米的器具都没有。母亲回到娘家,委屈地告诉我外公分家的事情。我外公劝慰道:“不要有怨气,子女多,分家也很正常的。”我曾外祖母找出一个小筐、一些碗筷让母亲带回了家。

    母亲嫁过来后,奶奶和伯父对母亲就不是很待见。奶奶一开始是想公平对待的,但迫于伯母的压力,她选择了妥协。母亲说:“你刚出生时,天冷尿布晒不干,你奶奶拿个脚炉过来烘尿布。你伯母当场就大吵大闹,也要脚炉给两岁的儿子烘尿布,实际上两岁的孩子湿尿布肯定没有刚出生婴儿多啊。”母亲继续说道:“后来,奶奶也不太敢帮衬着我了,奶奶一开始也想一碗水端平的,但实在吃不消你伯母。”

    伯父对刚出生的我,也没有什么感情。母亲的原话是:“你伯父看到你在地上哭,直接跨过去,从来没有抱一下什么的。”

    伯父后来当了县革委会的委员。家里的大小事情基本由伯父伯母说了算。伯父一家也早分家单独过了,但奶奶一直照顾着伯父一家。记得老宅里只有两个灶头,我家用一个。伯父和奶奶是合用灶头的,还在一起吃饭。所以基本上就是独独把我家分出去了。

    我在老宅里的印象就是,在前头间,吃饭时,我们家在一个小矮桌上吃饭,那个小矮桌凳脚都不齐,摇摇晃晃的,父亲用木片垫着桌脚。而爷爷奶奶和伯父一家还有叔叔在大桌子上吃饭。伯父在县革委,条件比我家好太多,伙食也比我家好太多。一边是其乐融融、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一边是冷冷清清好像多出来的四个人。我羡慕地看着他们一边的热闹,却无法加入。

    这些人当中,只有我那被众人忽视的、老实巴交的爷爷是平等地对待我们家的,他买任何东西,都是四份,四个孙辈一人一份,在他朴素的意识里,人生而平等。

    4、

    用现在的话来说,父亲是妥妥的女儿奴,很宠溺我。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父亲尽量满足我的任何需求。而父亲对我弟弟则是严而又严的“虎爸”。

    记得有一次“六一”儿童节,学校要求我们穿白衬衫、蓝裤子。父亲为了给我买白衬衫,骑着自行车花了整整一天,兜遍了三个镇。

    有一次,我早上起来,头晕晕的,没有吃早饭就去上学了。父亲从县城回家知道后,来到学校,把我从学校里带出来,带我去街上饮食店买了生煎馒头、小馄饨。

    由于我小时候早上起来经常头晕,要好一会儿才恢复正常,父亲给我买了很多补脑汁。后来我读书好,父母说是因为吃了补脑汁的缘故,也买给我弟弟喝,村里其他家长知道了,都去买补脑汁了。

    父亲也很喜欢看书,当然他看的也是最通俗的书。每周末回来,他包里总放着一本从厂里图书馆借来的书,有秦瘦鸥的《秋海棠》、张恨水的《啼笑因缘》等等。我总是第一时间翻他的包,找出小说书,找个角落一个人看得不知天荒地老。记得我还和父亲讨论《啼笑因缘》中的情节,四十年年后的今天,我还记得父亲说书中的沈凤喜是最苦命的人。

    父亲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周末一回家,就到田里帮母亲干活。干好农活就去抓鱼抓螃蟹。父亲最喜欢抓鱼,也很会抓鱼,一次会抓好多,家里的脸盆、脚盆都放满了,还会送给左邻右舍一些。家里还有一根抓螃蟹的钩子,竹柄,铁丝做的钩子,常年放在角落里。一到夏天父亲就拿着钩子到河里、垄沟里抓螃蟹。那时抓的鱼、蟹都是正宗野生的,非常鲜美。晚饭时,我就着父亲抓来的螃蟹,一个蟹脚就可以过一碗饭。

    父亲还会抓甲鱼。父亲用猪肝当饵,放在钩子上,晚上去河边放饵,经常跑很远的地方,要很晚才回家。第二天一早去收钩。最多的时候可以抓到10多只。母亲经常会和毛豆一起烧甲鱼,鲜美极了。但是母亲不会让我多吃,她说:“甲鱼太凉了,女孩子吃了以后不能生小孩”。而我经常趁母亲外出干活的时候,去偷吃甲鱼。

    5、

    父亲是被迫辍学的,所以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和弟弟身上。父亲一直教导我们好好读书,一直和我们说你们读到哪我供到哪。我想鸡娃鼻祖当属父亲,放在今天,父亲也绝对是鸡娃中的战斗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在其他父母还只知道耕耘那一亩三分地的时候,父亲就特别重视我和弟弟的学业,每周六从厂里回家,总是先到我和弟弟的学校找老师了解我们姐弟的读书情况,人家家长从不来学校找老师的,只有我父亲,从小学到初中,八年来风雨无阻。那时我觉得很难为情,看到父亲来,我真想挖个洞钻进去。

    所以小时候,我有点不喜欢父亲回家。因为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忙忙碌碌的母亲无暇关注我和弟弟,我是自由的、欢快的。父亲一回来就要管这管那,就要开启说教模式,我觉得失去了自由。而且我也习惯了家里只有母亲、弟弟和我的生活。每天晚上,母亲在灯下做手工活,我和弟弟做作业,我们相安无事。而父亲回来,就打破了这种平衡。父亲一回家就要检查我和弟弟一周的学习情况,我和弟弟都很抗拒父亲的这种做法。我是因为从小自我意识比较强,我觉得自己自主学习挺好的,父亲硬要来干涉、干扰我的学习。而弟弟则是学习不好,父亲一检查发现那些不堪的分数,就要揍弟弟。家里有一根专门用来打我和弟弟的棍子,用我父亲的话来说就是怕火上来的时候,找不到打我们的棍子。当然这根棍子都半落在弟弟的屁股上,弟弟真的没有少挨父亲的揍,所以弟弟至今对父亲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耿耿于怀,心里阴影面积无限大。

    我也不喜欢和父亲单独在一起,因为一旦和父亲单独在一起,父亲会非常严肃认真地、翻来覆去地讲一些大道理,我耳朵都听出茧来了。他讲了上一句,我都知道下一句,比如“你要好好学习,要争气,将来离开农村,农村太苦了。”“妈妈很辛苦,你要听妈妈话。”“你是姐姐,你比弟弟聪明,你要让着弟弟。”“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全部是为了你和弟弟,你要懂事,不要骄傲。”诸如此类的话题,对于一个八九岁,还在蹦蹦跳跳的孩子,太过沉重和压抑。所以,我尽量避免单独和父亲在一起。有时逃无可逃的时候,我心想:完了完了父亲又要开启唐僧模式了。父亲每说一句,我嘴上都“嗯嗯”地乖乖答应着,但心里祈祷父亲快点讲完。我不能反驳,一旦反驳,会招来父亲更加严厉的批评,会说我怎么这么不懂事,会招来加倍的长篇累牍地训斥。想想还是装一下低眉顺眼比较合算。每次父亲和我结束谈话的时候,我都会大松一口气,内心又放飞了,父亲的话早就抛到爪哇国了。

    我也会和父亲闹脾气,有一次,裁缝在我家做衣服时,我要求裁缝在一件白衬衫上装上两根飘带。父亲对此非常不满,觉得我追求外表的美,是虚荣的表现。我一气之下把飘带剪了。

    还有一次,我和弟弟辛辛苦苦把家门前堆满垃圾的荒地整理出来,种了很多花苗。正当我满心期待着花开的时候,花苗被父亲全部拔掉,真的是一株也不剩。然后父亲全部种上了青菜。这件事,我真的很难过,耿耿于怀了很久。父亲是被饿肚子吓怕了,在他眼里花是最没用的东西,还不如草呢,草起码可以喂猪喂羊。

    我也很倔强,和父亲不开心后,会不理父亲。每次都是父亲屏不牢,主动和我说话,但我都不理他。

    我到县城高中报到那天,父亲特地请了一天假,想陪我去,但是我拒绝了,我一个人扛着大包小包去了学校,父亲有点失落。

    我上高中后,父亲就不太管我了,也没有再去学校找过老师。我觉得一来是父亲对我放心了,二来是父亲自卑,父亲已够不着高中老师那个高度了。

    我读书时成绩优异,每年都会评上“三好学生”,父亲很为我骄傲,也给他长年压抑的生活带来一丝欣慰和一抹亮色。父亲常常自豪地向我转述他单位领导的话:“老徐,我要向你取经,你普普通通的一个人,怎么培养出两个大学生的?”

    但是我很自作主张。大学毕业后,我不和父母商量,就擅自去了深圳,南漂了几年。

    婚姻上,我也自说自话地嫁给了外地人。这在九十年代,嫁娶都在同一个镇的农村来说,是离经叛道的。我反正不在农村,听不到村里人的议论,但是父母却遭受了这些闲言碎语。

    我领了结婚证书,但不想办婚礼,又有长辈说我父亲真没有用,女儿肚子大了都还没有婚礼。父母不得不要为我操办,我只得妥协办了一个最简单的仪式,请亲戚吃了两顿饭。

    现在想想,我真是不孝!我总是那么自以为是,结婚、工作都没有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我单方面以为我的决定不告诉父母是不让他们担心,实际上是不尊重父母。

    6、

    我小学时,有一次父亲高烧不退,查出来是得了乙肝。我高中时,父亲乙肝二次复发,后来逐渐发展成肝硬化,1998年体检出来罹患肝癌。

    记得那是98年五一劳动节,我怀着7个月的身孕,欢欢喜喜从市区回到老家。父亲心事重重地和我说:“这次体检出来肝上得了坏毛病。”短短一句话,犹如一盆凉水,把我浇个透心凉。我一边安慰着父亲说体检不一定准,一边难受得要命。过了五一后,我联系了市区医院让父亲来复查,结果就是恶病,晴天一个霹雳,最后的一点侥幸都没有了。6月18日做了手术,那时我快临盆了,大着肚子奔走在医院。7月22日我生孩子那天,父亲开始化疗。后来情况日渐变糟,父亲于2000年12月离世。

    从父亲1998年患病到2000年过世,那两年是怎样的折磨和煎熬啊,我觉得我的眼泪在那两年都流干了。全家都笼罩在悲伤中,非常非常压抑,每天都如一块石头压在心头。

    记得父亲刚做完手术后的一个月住在我家,恢复良好,脸上也长点肉了。后来回到老家休养。还没退休、一直忙碌惯了的父亲突然休息下来,有点不习惯。他说队里人少了很多,年轻人都离开了,只有老人,父亲觉得很无聊。他就想着要去厂里,他说厂里晚上可以打牌打发日子。但是去了厂里后,大家都对他的病有点顾忌,别说去叫父亲打牌了,和他说话的人都很少。所以父亲又回到了自己家里。父亲每天要吃很多很多的药,每个月还要化疗,父亲和母亲就奔波于医院和家之间。但是越化疗,父亲的状况越差。

    到术后第二年,癌细胞已经转移了,父亲基本就长住在医院里,有时当中回家休息半个月。听外婆说,当她看到母亲最后一次带着父亲从老家汽车站去医院时,外婆叫唤着父亲,但是父亲连抬头的力气都没有了,外婆说知道这次不好了。

    那一年,母亲每天奔走于我的家和医院,白天去医院陪父亲,傍晚回到我家中。后来知道母亲在我家去医院的路上,一路上都在哭,快到医院了,擦干眼泪来到父亲面前;从医院到我家的路上,又是忍不住地哭,然后又是擦干眼泪回到我家中,每天都是如此。母亲在父亲面前不能哭,怕影响父亲心情。在我面前也不能哭,怕惹我伤心难过,她说我家里毕竟还有一个两岁的孩子,她不能在我家哭的。母亲就是没有为自己考虑啊,生生把泪都流进了心里,母亲心里多苦啊。母亲一个农村妇女,听不太懂城里的话,也不太会说普通话。在我父亲生病前,从来没有离开过老家,为了父亲,胆小羸弱的母亲克服了一切,承担了一切。

    我初为人母,本来是喜悦的,但是我高兴不起来。那时,我每两天去一次医院看父亲。不去的那天我坐立不安,牵肠挂肚,去了医院看到父亲才心安一点。去医院待不了多久,母亲都会打发我早点回家带孩子。

    一开始父亲还很乐观,他说病愈后要带上孙子和外甥去钓鱼。后来情况一天比一天差,出现了低烧和肝腹水,肚子鼓鼓的。胃口越来越差,一开始能起来走几步,后来就只能坐起来一会,再后来卧床不起了。

    父亲体温也越来越不正常了,一开始吃退热药,后来打退热针,再后来把退热药塞在肛门里,到最后怎么弄都降不下体温。

    我去看父亲,母亲有时会欣喜地说:“今天你父亲蛮好,胃口也好,饭后还推着他去溜达了一圈”,父亲在一旁也是满脸喜悦,有时还会抢着说今天如何如何,我听了也很欣慰,像抓住了最后的救命稻草。有时母亲又小声对我说:“今天不好呀,粥也没吃几口”,我听后心情降到谷底。我们每天都在希望、失望中挣扎、沉浮,而到最后是无力、无奈、绝望。

    外面有些人来推销神丹妙药,父亲也会让我去买一些。我明知道是骗人的,但只要能安慰父亲,也不管了。有一次来到所谓的长海医院,其实就是长海医院边上的一间房子里,在一个老头模样的人那里买了药。还有一次,在一个居民楼里买了药,那个房间里堆满了所谓的药。每次父亲刚吃这些药的时候,满怀着希望,但毫无疑问,最后总是失望。

    后来,父亲有点肝昏迷了,有时说话有点颠三倒四了,我也就附和着。父亲临终前还牵挂着我,他有一次梦见我老公出轨了,和我离婚了,父亲醒来马上告诉我母亲,言语之中全是担心,我知道后哭笑不得。

    父亲有时会莫名亢奋,话比较多,但第二天格外虚弱,周而复始。父亲去世前半个月的某天,突然异常清醒地和我说:“我们父女一场,总有一别,你要好好待母亲。”我听了只想哭。到最后,父亲吞咽都非常困难,每一次吃药,都是一项大工程,护工要花九牛二虎之力才让父亲吞咽下去。父亲去世前三天,突然闹腾起来,似乎在生气地大喊大叫,隔天父亲就昏迷不醒了。按照乡下习惯,我们急急叫了救护车把父亲带回了家,在路上的时候,父亲还挣扎了一下,母亲不停地说:“我们马上到家了,到家了就好了。”但是父亲到家当晚就去世了,终年54岁。

    我一直在想,父亲如果开刀后不化疗,会不会多活几年呢?我最最苦命的父亲,本来我和弟弟都成家工作了,父亲可以享享福了,结果却这么早就离开了人世,父亲是一天的福都没有享到啊!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我常常在恍惚间,看到父亲从铁路上走下来回到我们的老家。恍惚间我打开门,看到父亲就站在门口。如果这些是真的该有多好!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热门评论(3)
    投票助手 · 2025-05-10 12:06 · 浙江杭州回复10
    当代服务犬的隐藏技能,你觉得哪个最厉害?(欢迎评论区聊聊)
    路还长、天会亮 · 2025-05-10 12:18 · 浙江杭州回复1
    真的太厉害了,可以拒绝那么多的诱惑,换做是我,我可能不行
    深海的乌贼 · 2025-05-10 12:47 · 浙江杭州回复4
    有次在机场遇到过导盲犬带着个姑娘,狗狗好厉害,真的是小姑娘的“眼睛”
    展开5条回复
    潮客_qrmhbc · 2025-05-10 10:35 · 浙江杭州回复9
    服务犬驯养师太酷了,他们是狗狗和人类之间的桥梁,真心佩服。
    潮新闻小编 · 2025-05-10 12:11回复3
    别人撸狗解压,他们训狗 “开挂”,妥妥的 “汪界外交官”,respect!
    潮客_ew7ghz · 2025-05-10 13:04 · 浙江杭州回复1
    回复潮新闻小编:管吃管喝管纪律,要我说训犬师可真不容易
    展开1条回复
    轩轩再启航 · 2025-05-10 12:46 · 浙江杭州回复9
    服务犬驯养师这一新兴行业复合市场新需求,为更多的特殊人群带来生活的帮助与精神的慰籍。行业持久发展,需要体制的不断完善,期待行业的市场全新运营模式,更多机构的参与支持。期待未来更多的服务犬真正的帮助所需要的人,服务犬驯养师同样可以快乐的坚守这一岗位
    潮新闻小编 · 2025-05-10 13:03回复2
    期待新运营模式让汪汪队的狗粮管够、训犬师的工资飞涨,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和谐~
    最新评论(45)
    杭州八爷 · 2025-05-11 02:17 · 浙江杭州回复1
    “服务犬驯养师”入编意义重大!它赋予小众职业正式身份,为特殊人群培养得力助手,更有望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
    火红年代 · 2025-05-11 02:02 · 浙江宁波回复
    这份职业值得更多尊重
    菜小虫 · 2025-05-11 00:58 · 浙江台州回复
    越来越多的新兴职业走进大众事业,为人们提供多样的职业选择
    骑驴游山河 · 2025-05-10 13:24 · 辽宁葫芦岛回复
    训犬能不能成为御兽师,以后什么都能御啊
    潜语文 · 2025-05-10 11:56 · 浙江杭州回复2
    人家带的可是“犬界985”——导盲犬选拔比考清华北大还卷,从毛发触感都要严格考核,最后能“毕业”的都是汪中龙凤。
    潮客_z3a7h2 · 2025-05-10 12:06 · 浙江金华回复3
    和狗子一比,我输的好彻底啊😭😭😭
    龙飞凤舞 · 2025-05-10 12:42 · 浙江杭州回复1
    回复潮客_z3a7h2:本来没觉得有什么,被你这么一说,我哭得好大声
    展开1条回复
    醒与醉1993 · 2025-05-10 11:35 · 广东肇庆回复2
    入编是认可,但发展前景与之的政策扶持,还任重道远,希望有更多视障人士拥有导盲犬,有更多服务犬驯养师的待遇提高,毕竟,这行很有意义的!
    潮新闻小编 · 2025-05-10 12:09回复2
    期待“狗中精英”扶持政策卷起来,让驯养师的地位和导盲犬的酷炫程度匹配!
    汤隽洁 · 2025-05-10 12:48 · 浙江湖州回复
    从“遛狗大队”升级SSR级皮肤,这波职业觉醒我慕了!
    展开2条回复
    潮客_dparhj · 2025-05-10 11:26 · 浙江杭州回复
    驯养师们让狗狗成为特殊人群的“眼睛”“耳朵”,这是多大的功德啊
    花好月圆FlowerMoon · 2025-05-10 12:16 · 浙江杭州回复
    感觉这些狗狗好厉害,帮了人类好多忙
    走路带风 · 2025-05-10 10:41 · 浙江杭州回复
    好棒的工作啊,我也想去试试
    潮客_d7uvhb · 2025-05-10 10:52 · 浙江杭州回复
    可以去试试,不过要做好心理准备
    糖果女孩 · 2025-05-10 10:54 · 浙江宁波回复
    首先你要喜欢狗,有爱心
    美人如画 · 2025-05-10 10:39 · 浙江舟山回复11
    新职业越来越多了,第一次听说
    潮新闻小编 · 2025-05-10 10:48回复
    新的赛道,是机遇也是挑战!
    潮客_2rz3ht · 2025-05-10 11:16 · 浙江杭州回复
    社会认知还太少,希望更多人了解服务犬驯养师的重要价值
    花落Flow · 2025-05-10 13:55 · 浙江杭州回复
    世界不能少了狗狗,更不能少了训犬师
    雨夜小清新 · 2025-05-10 11:06 · 浙江杭州回复
    不知道需要什么条件,不是宠物兽医相关专业的可以吗?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