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浙理科研成果,又双叒叕上新了!

编辑于2024-10-31 13:58 

探索未知 启迪未来

在追求科技创新与学术卓越的道路上

浙江理工大学的脚步从未停歇

近期 浙理教师团队在多个领域

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

不仅展现了学校深厚的科研实力

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

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和力量

一起来看看吧

↓↓↓

王新平教授团队徐健荃特聘副教授

在PNAS发表论文

研究成果

理学院王新平教授团队徐健荃特聘副教授(化学与化工学院)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一种特殊的非平衡效应——内在非平衡效应对表面分子弛豫行为以及表面链段运动能力空间梯度分布的重要影响。利用该非平衡效应可以解释很多原先无法解释的实验现象,并为理解玻璃化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该成果以Mixed equilibrium/nonequilibrium effects govern surface mobility in polymer glasses为名发表于PNAS (PNAS, 2024, 121(41), e2406262121),化学与化工学院徐健荃特聘副教授为文章第一作者,硕士生李丽为第三作者,David S. Simmons教授, Ophelia K. C. Tsui教授和王新平教授为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王新平,浙江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注于高分子表面与界面、受限聚合物体系分子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等。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PNAS,Phys.Rev.Lett,Macromolecules,ACS Macro Letters等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2012被授予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徐健荃,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注于研究受限聚合物体系复杂分子运动的物理本质和运动规律,及其于实际纳米材料开发与制备过程中的应用。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厅局级项目和企业横向项目(50万元)各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NAS,Macromolecules, ACS Macro Letters, Polymer等高分子领域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8篇。

付彩云教授团队在

Advanced Science发表封面文章

研究成果

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付彩云教授团队在肿瘤诊治新靶标发掘和靶向治疗领域取得新进展,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中科院1区TOP,影响因子14.3)在线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ion of ANXA1 as a Novel Upstream Negative Regulator of Notch1 Function in AML的研究论文。付彩云教授为本论文的最后通讯作者(lead contact),指导的博士研究生邵罡、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王喜主任、指导的硕士研究生郑伊婷和马俊杰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该论文被选为Advanced Science的第11卷第48期的封面文章,将于12月正式出版。

作者简介

付彩云,浙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导师,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副院长、多肽及蛋白药物研究所所长,国家级青年人才,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领衔人,青年多肽科学家奖获得者,重大疾病靶向治疗新技术和应用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民进中央青工委委员。以最后通讯或第一作者(含共同)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IF: 9.4),Adv Sci(IF: 14.3,2篇),J Am Chem Soc(IF: 14.4,2篇),Angew Chem Int Ed(IF: 16.1),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6篇,IF: 40.8),Adv Healthc Mater(IF: 10),Mil Med Res (IF: 16.7),Coordin Chem Rev(IF: 20.3)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3篇被遴选为封面论文,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和ESI热点论文。在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研发、肿瘤标志物鉴定领域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应用转化6项)。主持国自然(4项)和省自然重大项目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3项,并开展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II期临床研究。

王朋副教授、崔灿教授团队

在Adv. Funct. Mater.发表论文

研究成果

理学院王朋副教授、崔灿教授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Surface Terminated 3D/2D Heterojunction Enables Efficient and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18.5)上。理学院22级硕士生任鹏辉(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为第一作者,王朋副教授和崔灿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浙江理工大学为论文唯一通讯单位。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的支持。

作者简介

王朋,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硅半导体材料及异质结器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参与科技部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担任Advanced Materials, JACS等国际知名期刊审稿人,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dvanced Science, Small,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

崔灿,浙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真空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的晶体生长、杂质和缺陷以及光伏器件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dvanced Science, Nano Energy, Appl. Phys. Lett., 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各1项。

余厚咏教授团队在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论文

研究成果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余厚咏教授团队在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取得新进展,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18.5)在线发表了题为Spherical Design-Driven Scalable Solar-Powered Water Treatment with Salt Self-Cleaning and Light Self-Adaptivity的研究论文。余厚咏教授为本论文的第一通讯作者(lead contact),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廖怡琦,博士研究生王闯、董延娟、苗舟羽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该论文已于9月正式发表在线版本。

作者简介

余厚咏,浙江理工大学教授、博导、省级领军人才,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Chem Eng. J,Green Chem,Nano Research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 论文100余篇,相关成果获取得发明专利40件,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二等奖、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指导学生获“挑战杯”全国一等奖、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一等奖等。

杨玉慧副教授

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论文

研究成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杨玉慧副教授在研究高级信息加密存储领域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将常见的光致变色分子螺吡喃引入到功能化 HOFs中制备时间依赖性信息加密材料。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18.5),杨玉慧为通讯作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高阳旸为第一作者,我校为唯一通讯单位。

作者简介

杨玉慧,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主要从事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动态荧光材料用于高级信息加密领域。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包括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等知名期刊,授权发明专利6项。

胡毅教授团队

在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发表论文

研究成果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胡毅教授团队,基于纺织染整与新能源的交叉融合创新,报道了一种用于提高锌负极循环可逆性的双功能的生物质电解液添加剂,利用毛染整清洁化生产中的还原方法,提取羊毛纤维角蛋白(Ker)并将其应用于AZIBs。相关工作以Dual functional bio-inspired additives reconstruct metal-organic interface stability for wearable energy storage system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影响因子18.9)上,论文DOI:10.1016/j.ensm.2024.103797。

作者简介

胡毅,浙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轻化工程(国家一流专业)专业负责人,中纺联染整节能减排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主持和参与国家级项目7项,主持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3项、企业委托项目50余项。主要从事非水介质染整新技术和柔性电子智能纺织品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Letters,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Small,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授权和转化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主持获得中纺联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3项、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2项、“挑战杯”浙江省金奖1项。

李加林教授、洪兴华副教授

在Advanced Fiber Materials发表论文

研究成果

艺术与设计学院李加林教授与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洪兴华副教授合作通过先进的提花织造技术创造了二维平面连续、三维空间交错的高精密蚕丝柔性基质,增强弹性形变能力,进而提高传感灵敏度。该成果以Highly Conductive and Elastic Electronic Silk Fabrics via 3D Textile Macro‑design and Microscopic Plasma Activation for Personal Care and Information Interaction为名发表于Advanced Fiber Materials(Advanced Fiber Materials, 2024: 1-14.),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陈锟为文章第一作者,李加林教授和洪兴华副教授为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李加林,浙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织锦创立人、浙江省丝绸与时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领军人才。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纺织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发明博览会金奖、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博览会银质奖及多项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作品先后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单位收藏。多件作品被选为“国礼”馈赠外国元首,被央视誉为“国礼大师”。

洪兴华,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纺织学院纺织品设计系支部副书记、现代纺织技术杂志青年编委。主要从事纺织材料、碳材料、电磁屏蔽、柔性电子器件、电热、热电传感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dvanced Fiber Materials,Nano Energy,Carbon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5项。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项目等项目。

内容来源|科学技术处

排版 | 赵一

责编 | 张霄

责审 | 石丛珊

终审 | 董欢秋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理工大学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1)
潮客_hgydc · 2024-10-31 14:00 · 浙江宁波回复
浙理科研成果丰硕,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