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观茶⑫——对话“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024-10-28 03:18 浙江杭州

2022年11月29日,由浙江牵头申请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人类非遗申报项目中的“体量之最”,写好其申遗的后半篇文章成为无数茶人、茶非遗实践者时刻践行的目标。

“浙江气派的非遗茶生活”是浙江的第一章答卷。“春风一吹绿山岗”值此春茶之际,公众号将推出“非遗观茶——对话”系列专栏。

本系列将从“保护能力建设: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创新力建设:迭代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传播力建设:增强传统文化叙事能力”三个方面链接不同项目、不同领域,对话茶非遗项目,总结经验,聚焦观点,碰撞思想,启迪保护,凝聚共识。

下面跟着小编走进“非遗观茶——对话”第十二期增强传统文化叙事能力本次对话的主题是“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茶是一种健康且多元的“文化”

“茶是中国人历经千余年生活实践总结出的产物,其合理性虽难以言明,但可亲身感受。然而,茶作为一种奢侈饮料,若如人参般功效显著,便无法大量消费。正因它看似‘无用’,我们可注入诸多元素,既可视为玩的元素,也可严肃地称之为文化元素。如此一来,简单的饮料变得丰富复杂。如今 44 项非遗项目中,狭义的文化所占比例极低,而在这极低比例中,‘径山茶宴’极为引人注目。‘径山茶宴’不仅在径山备受关注,在全国范围内也广受瞩目。它是以文化为核心的茶非遗项目,既有历史沉淀,又有今日之努力。”

“研究”是提升茶文化传播力的根本

“年轻人对文化并非不喜欢,每个民族对传统文化都有天然的亲近感,除非离开故土或未接受基本教育。若产品无法打动年轻人,也难打动如老年人的心,人心本质相同。增强传播能力可通过代际相传,若向海外传播,文化、非遗项目保护及对茶的深刻认识是大项目。目前中国在茶的科学认识上有世界独一无二的茶学体系,鲁老师可算茶学体系在非遗圈的代言人,但茶文化本身内容还需进一步挖掘。如饮茶能让人谦和,但其技术路线不明,这是文化研究问题,成果只看是否被认可,文科特点即价值观研究。”

“回过头来说呢,我自己也干这一行,干了一段时间了,我也该卸下这,来享受享受老年生活。回顾发现,茶文化研究薄弱,包括对中国及海外茶文化。认识自己常通过与他人比较,中国茶文化特点不明,有说法称日本喝的是文化,中国人喝的是茶,此说法别扭,这个别扭在哪儿呢?一个简单的说法,日本人注重茶的过程,中国人则注重茶本身。”

“当我们思考茶的精神何在时,应明白文化传承是关键。而要实现文化的良好传承与提升传播力,扎实的研究是基础。只有以深入的研究为基石,我们才能更好地讲好茶的故事,精心组织各种元素,让茶所承载的丰富精神与文化魅力在当代绽放光彩,在传承中不断延续与发展。”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