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闻之不如目见之
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回首暑假
海大学子坚持以实干为要
从纸面落到地面 从规划变成现实
10月22日晚
2024年浙江海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
优秀调研成果交流展示活动
在新城校区会展中心多功能厅顺利举行现场气氛热烈
其中四件作品获得一等奖
社会实践砺精神
挺膺担当正青春
2024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
也是习近平总书记
给学校参加《蓝色报告2003》
“两课”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
师生代表回信20周年
今年,学校组建592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三下乡+返家乡、集中+分散”的形式,引导5600余名师生参与行走的“大思政课”,帮助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实践团队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团等十大重点方向,聚焦海洋强省战略、海岛共富、山海协作等省市重点领域,深入基层、奔赴山海,开展系列具有“海”味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展现海大青年的青春风采与责任担当。相关事迹受到了学习强国、中国大学生在线、潮新闻客户端、舟山日报、竞舟APP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大思政课”强化理想信念 担当时代使命
学思并进,以学促思,以行践悟。浙江海洋大学学子们深入专业领域,萃取知识精华,在追溯乡村蜕变历程、探寻海洋发展蓝图、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等活动中,将学识融于实践,尽显青春力量。
“行舟溯源 遇见山海”舟山研学实践团和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师生一起寻迹溯源,探索美丽乡村蝶变和海洋经济发展密码。“山海相约,‘冈’好‘屿’见”实践团在井冈山寻访红色故土,重走革命道路,感悟革命精神,推动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史‘三个一’,使命在‘浙’里”实践团走进中小学开展红色宣讲,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引导青少年学史增信、感悟革命精神。“舟山英魂寻迹”团探访英烈足迹,聆听英勇事迹,感悟先烈精神,守护红色基因。“‘屿’见延安”实践团在延安革命老区学习延安精神,感悟革命前辈们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坚定信念。
“行舟溯源 遇见山海”舟山研学实践团体验搓麻绳特色活动
“山海相约,‘冈’好‘屿’见”实践团参加基地升旗仪式
党史“三个一”,使命在“浙”里实践团进行红色宣讲活动
舟山英魂寻迹团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举行祭奠仪式
“蓝海护航 海上枫桥经验”实践团聆听“平安小苑”发展历程
“大思政课”练就本领 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扎根基层沃土,磨练青春锋芒,共筑中国现代化之梦。浙江海洋大学的青年学子们投身基层,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在服务中锤炼自我,携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
“文泽金塘,艺润山潭”实践团在省级文化特派员于志新老师带领下深入基层开展“挖文化”“送文化”“种文化”系列活动,推动乡村文化繁荣。“‘渔’你一起基层服务”践行团围绕“一老一少”在台州蛇蟠乡开展支教和助老行动,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共杞致富”乡村振兴实践团在乡村指导员卢斌的带领下参与枸杞乡报道会、海岛民宿志愿服务、村容村貌整治等系列活动赋能乡村建设。“绿薪传,稳社稷”实践团深入烟墩村探访特色农业基地,亲身体验田间劳作,感受现代化农业,推进乡村建设。“绿动舟山”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志愿服务团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将青春力量注入基层,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一船一员一箱”渔民应急救护培训实践团前往舟山多个海岛渔村,开展渔民应急培训,提升渔民自救互救能力。
“文泽金塘,艺润山潭”实践团在文化礼堂开展宣讲活动
“‘渔’你一起基层服务”践行团与老人一起包饺子
“共杞致富”乡村振兴实践团进行墙绘创作
“绿薪传,稳社稷”实践团体验田间劳作
“绿动舟山”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志愿服务团向居民讲解宣传册
“一船一员一箱”渔民应急救护培训实践团为渔民提供心肺复苏教学
“大思政课”汇聚大智慧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青春献言,智汇乡村。浙江海洋大学实践团队发挥专业学科教育知识,从海岛到茶田,从水产养殖到康养旅游,以实干之姿贡献智慧,为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预’乡共振,‘鱼村同兴’”乡村振兴促进团结合专业所学,走进海岛普及预制菜概念,探索渔农村发展新路径。“枫韵茶茗”千万工程实践团穿梭于茶田之间,实地考察茶园和旅游基础设施,与茶农共话茶事,为枫岭村的茶树认养项目献计献策,助力乡村振兴。“金满仓”调研团前往大黄鱼联合育种基地,调研大黄鱼养殖的痛难点,与养殖人员交流专业技术,为大黄鱼养殖产业建言献策。“海洋康旅,舟行无疆”调研团在实普陀国际健康产业中心考察调研,深入了解舟山“农文旅+康养”的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深入探索农文旅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农文旅·助振兴”共富实践团走进舟山市马岙村、黄杨尖村等地,挖掘乡村建设、农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特色,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预’乡共振,‘鱼村同兴’”乡村振兴促进团采访码头工作人员
“枫韵茶茗”千万工程实践团访谈枫岭茶谷经理人
金满仓调研团参观大黄鱼养殖基地
“海洋康旅,舟行无疆”调研团参观普陀国际健康企业中心
“农文旅·助振兴”共富实践团倾听酿酒项目介绍
“大思政课”整合文化力量 激发爱国热情
青春活力注文化,携手弘扬共前行。浙江海洋大学实践团队以弘扬文化为己任,深入各地,通过感受民族团结的温暖力量,见证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领略非遗技艺的魅力与底蕴,探寻文化之魂,以实际行动推动文化建设,共筑文化传承与发展之基。
“夏源畲乡”民族团结实践团深入金华市兰溪市水亭畲族乡,通过实地采访与深度交流,深刻感受水亭畲族乡在民族团结工作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以实际行动弘扬多彩民族文化。“乡村文博”实践调研团对海岛上的乡村博物馆展开实践调研,通过实地参观、深度访谈、影像记录等多种形式,探索海岛渔村历史,挖掘这些乡村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与文化特色。“山海协作,‘非遗’共荣”实践团深入舟山沈家门渔港小镇体验绘制渔民画,探索渔文化,传播海洋文化。“渔绳结未来,初心寄蔚蓝”实践团跟随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习精湛的渔绳结系法,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底蕴与民族精神。“寻舟音·觅舟迹”调研团通过参观舟山文化馆、访谈渔民号子传承人、举办线上线下的非遗课堂等活动,将舟山渔民号子进行创新,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弘扬海洋文化。
“夏源畲乡”民族团结实践团参观断头龙文化展示厅
“乡村文博”实践调研团在蚂蚁岛村史博物馆拍摄系列宣传视频
“山海协作,‘非遗’共荣”实践团亲身体验渔民画绘制
“渔绳结未来,初心寄蔚蓝”实践团与非遗传承人合影
“寻舟音·觅舟迹”调研团采访渔民号子传承人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是学校“《蓝色报告》回信20周年”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团委与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持续协同联动,注重成果导向。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团委邀请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银端教授等专家作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论文写作等辅导讲座,引导实践师生将社会观察、调查研究和感悟思考等成果转化为建设性意见和举措,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
近日,在舟山市2024年“家燕归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8支团队获优秀实践队、优秀成果奖和创新成果奖。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青春的脚步丈量乡村大地
知识的力量点燃希望之光
这个暑假
海大青年坚持学以致用
凝聚奋进力量
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
来源:校团委
美工:封孙乐
责编:封孙乐
一审:郑乾斌
二审:沈家迪
终审:陈香娟
浙江海洋大学
浙江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