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天下谈|《万岁通天帖》:书法界的“蒙娜丽莎”,一眼万年!

    2024-10-23 08:56 山西太原

    文|趙志丹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文物如同璀璨的星辰,穿越时空的阻隔,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在书法界,有这样一件珍稀的文物,它被誉为“书法界的蒙娜丽莎”,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无数书法爱好者和文化学者的目光。这件文物,就是唐代流传下来的《万岁通天帖》。

    历史背景与由来

    《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是唐代宫廷书手对王羲之家族书法作品的临摹品。其名称来源于卷尾王方庆的小楷署“万岁通天”年款,故得此名。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精通文史,熟谙艺术,尤好书法,曾特命宰相狄仁杰遍寻王羲之字帖。公元697年(万岁通天二年),凤阁侍郎王方庆献出他十一代祖王导,十代祖王羲之、王荟,九代祖王献之、王徽之、王珣,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王羲之和其族人一门二十八人的墨迹珍本十卷。武则天遣人钩摹后又将原迹归还王氏,这些摹本便构成了《万岁通天帖》的原始内容。

    艺术价值与特点

    《万岁通天帖》汇集了王羲之家族十位书法大家的作品,包括王羲之的《姨母帖》、《初月帖》,王荟的《疖肿帖》、《翁尊体帖》,王徽之的《新月帖》,王献之的《廿九日帖》,以及王僧虔、王慈、王志等人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王羲之家族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更体现了东晋、六朝时期名士风流的时代风貌。

    精湛技艺:唐代宫廷书手的摹写技艺精湛,使得《万岁通天帖》在传真程度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尽管是摹本,但其艺术价值依然不可小觑,被誉为“下真迹一等”的珍贵文物。

    风格多样:王羲之家族的书法作品风格各异,既有质朴淳厚的行书,也有潇洒飘逸的草书。这些作品在《万岁通天帖》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

    历史见证:《万岁通天帖》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王羲之家族的书法传承,也反映了唐代帝王对书法的热爱和推崇。

    传奇经历与现状

    《万岁通天帖》在流传过程中经历了诸多波折。据史料记载,它曾两次遭遇火灾,但幸运的是,经过重装和修复,大部分内容得以保存下来。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仅存十通,且次序已非原貌。尽管如此,《万岁通天帖》依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了书法界和收藏界的瑰宝。

    如今,《万岁通天帖》被珍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成为了该馆的镇馆之宝。每当有展览活动,都会吸引无数书法爱好者和文化学者前来参观学习。他们纷纷表示,能够亲眼目睹这件珍稀文物,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体验和精神洗礼。

    社会影响与文化价值

    《万岁通天帖》作为书法界的瑰宝,其社会影响和文化价值不可估量。它不仅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借鉴的典范,更为文化学者提供了一个研究东晋、六朝时期书法艺术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万岁通天帖》的展出也促进了文化交流与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万岁通天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了书法界和文化界的瑰宝。它见证了王羲之家族的书法传承和唐代帝王的书法热爱,也反映了东晋、六朝时期名士风流的时代风貌。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珍惜和保护这件珍稀文物,让它的艺术光芒继续照耀着书法界和文化界的发展之路。

    赏《万岁通天帖》

    □趙志丹

    古帖珍奇,万岁通天,墨香溢满庭芳。笔走龙蛇,字字闪金光。王谢风华绝代,流传久、韵味悠长。细观处,如临仙境,心旷又神怡。

    思量,何所寄,千秋往事,尽付毫芒。叹岁月匆匆,犹记当年壮。书法传承不绝,今人赏、古意难忘。愿长伴,此帖风华,永耀人间亮。


    作者|著名书画家,版画家,金石家,汉画学者,当代词作家,古文字文献学者趙志丹

    编辑|今日时报社记者趙志丹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客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