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作业”下沉课堂恐影响中小学教育水平(上)

2024-10-21 08:49 浙江杭州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得到拓展与完善,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已深度参与学生的学习。它通过识别问题、纠错与提示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即时的反馈和指导,相比传统的学习和此前的“拍照搜题”等作业软件更为全面。但基层调研发现,“AI+作业”入侵课堂可能会惰化学生的思考能力、误导学生的正确认知、影响社会的教育公平等,亟待关注,引导AI技术更好地赋能中小学教育发展。

一、存在问题

(一)过度依赖易养成学生思维惰性。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然而,当学生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来完成作业时,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应用人工智能给出的答案,逃避了思考过程,消灭了思维培养的“过程性”,“拿来主义”思维泛滥。据“中工网”2024年4月16日刊登的《孩子用AI写作业,该担忧吗?》中提到:在教育的过程中,自主的思考、反复的练习都是不可省略,且不能由AI代替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AI可以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但依然要避免过度依赖。毕竟,学生阶段是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只有自己拥有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将AI为我所用。据“中国新闻网”2024年4月17日发布的《“AI+作业”进入课堂 不应只是拍照搜题》一文显示,老师们根据日常作业反馈的情况,本以为学生已经掌握了80%的知识点,但是考试时才发现其中不少是AI代劳的内容。借助AI逃避思考过程,“偷懒”行为消灭了思维培养的“过程性”。据浙江省丽水青田中学教师金老师反映,过度依赖AI,作业水分增加,作业反馈情况与考试反馈情况出现明显差别,同学们对于AI的依赖性增强,容易侵蚀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过度信任易误导学生正确认知。尽管AI能理解使用者提问的意图,却无法保证对所有问题都给出准确无误的答案,最具迷惑性的是,哪怕做错数学题,AI也会非常“自信”地给出看起来权威的错误答案。学生如果过度信赖AI,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正确认知。据微信公众号“上游新闻”2024年3月11日发布的《一道小学奥数题4个AI平台答案不一,专家回应》一文中显示,刘先生将同一道奥数题输入经常使用的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云的通义千问等4个主流人工智能大模型平台进行测试。两个(AI平台)列出了推理过程,均给出了“7分钟”的答案,而有的平台则给出了“30分钟”的答案。在要求AI重新计算时,有的AI甚至给出了“还差-23分钟就到8点”的离谱答案。据“CSDN”2024年1月4日发布的《深度学习中的大模型幻觉问题:解析、原因及未来展望》一文显示,大模型本身是一个概率模型,它有AI幻觉,AI的幻觉是指大模型生成的内容在表面上看起来合理、有逻辑,甚至可能与真实信息交织在一起,但实际上却存在错误的内容、应用来源或陈述。这些错误的内容以一种有说服力和可信度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人们在没有仔细核查和事实验证的情况下很难分辨出其中的虚假信息。据浙江丽水青田县基层信息员以“鸡兔同笼”为问题在各大AI平台检索发现,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字节跳动豆包等平台均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甚至有的AI对题意都出现了理解错误。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1)
阿拉贝卡 · 2024-10-21 09:25 · 浙江衢州回复
AI 作业模式,教育界的新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