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2018-2021年间,澎湃新闻就获得中国新闻奖、亚洲出版协会(SOPA)卓越新闻奖、SND全球数字媒体设计大奖等超过200个国内外奖项荣誉。那么,澎湃新闻为何能脱颖而出?近日,融媒创新传播特色班邀请澎湃新闻长三角新闻中心副主任谢春雷老师主讲了“澎湃新闻的融媒实践与案例分析”的分享会。他与同学们探讨澎湃新闻的融媒实践,分享成功经验,启发同学们思考如何推动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与创新。
澎湃新闻之发展
谢老师首先跟大家分享了“澎湃新闻”的发展历程。 澎湃新闻上线于2014年7月22日,由上海报业集团 主管主办,前身是创办于2003年的 《东方早报》,是全国第一个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全面转型的产品,因此,“澎湃新闻”是国内第一个直接切入移动客户端的新闻转型产品。 2014年7月22日,澎湃新闻的发布词令人振奋:“澎湃新闻正式上线。我们是一个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客户端。中国人对时政信息的渴求从未像今天这么迫切,我们正为此而生,并立志成为中国第一时政品牌。”
近年来,澎湃新闻致力于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媒体内容供应商、新型交互传播平台、全链条内容生态服务商,开展了“广告+版权+政务+智库+技术输出”等多元化的运营格局。截至2023年8月,澎湃新闻客户端总下载量已达2.5亿,是中文互联网原创新闻最重要的全媒体内容供应商之一。
在数字化和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澎湃新闻通过融媒体战略,成功地实现了内容创新和品牌升级。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采编基因传承,澎湃新闻全天候为中文互联网用户生产、聚合优质时政、思想、财经、文化类内容。如今的澎湃,已成为全链条内容生态服务商、全媒体矩阵营销平台、全球中文互联网重要的内容供应商。
实践与案例分析
分享会上,谢春雷老师通过多个案例向同学们讲解澎湃新闻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他将原因简洁地概括为四点:
一、人和。具备优秀的团队基因特点、采编和经营严格分离。二、地利。上海开埠以来,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日报、最早的晚报、最早的画报、最早的英文报,是不断发展的上海孕育了媒体成长的土壤。报人因上海而汇聚。三、全员转型,没有退路。有边界,守法合规。 四、天时。转型之初的社会环境,使得大量带流量的原创稿件得以诞生。
紧接着,他又讲到澎湃新闻的制胜方法论,主要体现在“内容+运营”的双驱动,以此来解开流量密码。澎湃新闻拥有量大面广的全媒体产品供应、灵活的发稿机制,又以硬核原创报道等方式作为支撑,所以能取得优势。
随后,谢老师通过作品案例跟大家解读了澎湃新闻的产品特色:一是新闻&资讯。澎湃新闻专注报道中国时政、财经、文化、思想,实时跟踪时事动态,解析经济时局变化,关注社会民生;二是视频&直播。感受第一视角记录真实现场,实时了解最新进展,连线直播深度剖析新闻事件;三是思想。理性建设性,紧扣脉搏普及新知,坦率争论碰撞思想;四是澎湃号。整合湃客、政务、媒体三大平台,采取“邀约+严选”的模式,邀请专业领域优质创作者、权威政务及媒体机构入驻;五是澎友圈。集评论分享、关注“澎友”、热点追踪等社区功能为一体的高质量用户互动社区,分为“关注”、“推荐”、“问吧”三大版块。
最后,谢老师还分析了”流量陷阱”和“技术迭代”的问题。从去年至今,仅AI产品就从4款增至7款,他说,如何平衡流量与质量,实现流量的转化,找到技术迭代投入与内容生产的最优比例,是我们当下新闻人需要重视的问题。
谢老师的分享带来行业最新的资讯和深刻的见解,同学们都表示很受启发。会后,还有不少同学留下来继续探讨。
城院新闻派
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