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善军
顺德府,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邢台市,500多年前,这里迎来了一位后来被百姓亲切称为“再生包公”的“一把手”,他叫郭絍,字仲端,号松崖,浙江临海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中辛丑科进士,开启了他为民请命、清廉一生的从政之路。
出任知县 力除豪强
成化十八年(1482年),他奉命出任绩溪知县。任内,他一心为民,严格执法。当时,县内一些豪强通过放高利贷的形式,剥削贫苦百姓,不少穷苦人家因为借钱欠款,时常被豪强敲诈威胁,甚至还勾结官差,强行没收他们的家产或把他们送进监狱。对此,郭絍格外关心,详加审理,为他们主持公道,平反冤屈。后调任江西宜春知县,刚一到任,就碰到了一桩恶少谋杀小妾并诬告仇家的积案,前几任知县都畏于恶少的权势,无法公正审理。他顶住压力,拒绝贿赂,最终真相大白,恶少被惩,百姓拍手称快。
(1935年《临海县志》关于“郭絍”的记载)
出知顺德 治理有方
弘治十三年(1500年),郭絍由监察御史调任顺德知府。他秉持清廉操守,致力于地方兴利除弊。他注重教育,新建府学尊经阁、甃泮池桥和棂星门,修复邢台文庙,去除尼巫邪祀,鼓励士子勤奋好学,并亲自传道授业。至此,士风大振、人文蔚起。他从严约束下属官员,禁止他们骚扰百姓。对于劳累生病的僚属王希孟,他亲自前去探望,关怀有加。他重视农本,招抚流民,开垦荒地,让民众安居乐业。他带头厉行节约,缩减接待开支,减轻百姓负担。有一年,境内发生严重水灾,他亲临一线指挥筑堤防洪,并深入救灾现场体恤百姓。因此,民众称颂“再生包公,卫我小民”。
作诗化解 智平纠纷
郭絍不仅治理有方,还凭借智慧化解了一场潜在的纠纷。话说有一年,外地有个举人高中进士并当了京官,带着族人来到顺德,祭扫先祖坟茔。但因年代久远,祖坟已平且坟后紧挨着民房。族人们感慨万千,说如今族中出了进士,纷纷提议重修坟墓以光宗耀祖。但坟后那户人家坚决反对,家门口突然立起一坟,实在懊恼,最后告到了府衙。郭絍想,后人修坟天经地义,门口立坟实属不妥,觉得双方都很在理。正当犯难之时,灵机一动,给那位进士写了一封信。进士打开一看是一首诗:“昔日墓高无显贵,今朝坟平进士辉;报效国家凭才干,无关坟陇高与低。”进士看后,觉得言之有理,便复信表示维持现状。就这样一场潜在的官司得以化解。
(乾隆《顺德府志》关于“郭絍”的记载)
六年后,他请求致仕归乡,但老百姓们纷纷向朝廷请愿,恳求他留下。后升山东右参政,出掌安庆府事。当时,有一指挥被判死刑,经他认真复查,平反昭雪。离任那天,这个指挥早早等候在江边,送上重金以谢救命之恩,但郭絍分文不取,带着几卷图书告归乡里。他清白为官、实心爱民,有位叫陈垣的官员曾以诗戏谑他:“郊外儿童迎,屋里儿童走。廉爱自有真,古今郭太守。”
方志寻廉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