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今天的揽月湖,有一场特别的仪式!

    编辑于2024-10-02 11:27 

    10月2日

    浙江海洋大学

    “铭记历史真相,传递和平之声”

    “里斯本丸”沉船事件82周年纪念活动

    在学校新城校区揽月台举行

    学校师生代表

    和关心“里斯本丸”沉船事件

    各界人士200余人参加活动

    学校党委委员、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部长林静出席活动并讲话

    “里斯本丸”沉船事件是一段

    关于战争、苦难、勇气与人道主义的历史

    它跨越了国界,连接了历史与现在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与深思

    学校持续深耕东海文化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复信“里斯本丸”号船

    幸存者家属的精神

    充分挖掘“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的

    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

    凝聚了一批理论创新成果

    她希望全体师生

    铭记历史真相 勿忘苦难岁月

    弘扬人道光辉 传递和平之声

    练就过硬本领 共筑复兴梦想

    浙江海洋大学普陀研究院

    特聘研究员胡牧发言

    他介绍了对“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的认识

    和中英两国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情谊

    高度肯定学校对该事件的重视

    系列研究和纪念活动

    中共舟山市委党校科研处副处长

    吴似真老师发言

    念诵了由英国林赛女士提供的

    约翰·道格拉斯·海格·韦弗先生

    与梁秀金女士的悼文

    活动现场举行了移动思政微党课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欧阳城旺老师

    以《历史永不沉没,精神永不磨灭

    ——纪念舟山渔民勇救

    “里斯本丸”沉船盟军战俘的壮举》为题

    用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言语

    为大家讲述了

    “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的始末

    纪念活动中

    全体与会人员集体默哀

    并面向大海撒上白色花瓣

    学生代表敬献花环

    悼念“里斯本丸”沉船中的战士英魂

    食品与药学学院学生詹越

    诵读习近平总书记复信“里斯本丸”号

    船幸存者家属精神

    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王志宇

    分享《里斯本丸沉没》观影感悟

    为铭记历史真相

    弘扬抗战精神

    学校各单位

    组织师生观看

    《里斯本丸沉没》纪录片

    《里斯本丸沉没》师生影评

    食品与药学学院

    姚佳怡

    “这是我拥有的唯一一张全家福”“他得了战后应激性创伤”“我不活在过去,我活在将来”,作为学生记者,我一直坚持的采访调研在制片人方励的纪录片中看到了更深层的意义与价值。在战争中看到人性的恶,却依旧有淳朴与善良的救赎。“他拿着一把刀,我以为是杀我的”“他把像萝卜一样的东西切开给我吃”,苦难中的中国渔民划着舢板、冒着被枪炮击中的危险前往救援并成功救援384位奄奄一息的战俘,此刻人性的善已跨越国界。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系教工党支部书记 贺义雄

    影片将尘封的故事生动呈现,使我们得以跨越时空,亲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平的珍贵与人性的光辉。在面对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渔民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救助英国战俘,展现了跨越国界的伟大人道主义精神。而英军战俘在被困船舱内的挣扎与自救,以及最终获救后的生活影响,都让人对生命、勇气和希望有了更深的理解。

    此外,这段悲壮的历史与渔民的英勇也提醒我们,每一个历史事件往往蕴含着深远的影响与教训,历史的价值在于铭记与传承。我们应该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的重要性,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不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经济与管理学院

    团委负责人 施辰阳

    《里斯本丸沉没》不仅是一部电影,它是一次灵魂的升华,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和平的呼唤。它告诉我们,“里斯本丸”沉没却不“沉默”,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的光明也能穿透灾难的阴霾,照亮前行的道路。

    作为一名共青团干部、思政辅导员,我会将这段历史铭记于心,并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青年从学习“里斯本丸”沉船事件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作为一名青年宣讲员、舟山青年,我会将“里斯本丸”的故事分享给更多前来舟山参观学习的朋友,让他们走进这段尘封的历史,了解以“里斯本丸”救援精神、庙子湖精神、蚂蚁岛精神等为代表的舟山本土红色根脉,深刻感受民族精神的时代意蕴。

    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学生 马杨懿

    在走进影院观看《里斯本丸沉没》之前,我从未了解过二战期间在中国海域发生的这场沉船事件。如果不是这部纪录片,日军二战时期违背《日内瓦公约》、对战俘进行惨无人道行径的史实就无法被更多人知晓。当那群异国他乡的年轻人,在经历了不眠不休的泵水后,在即将沉入海底之前,握住战友的手唱起《去蒂珀雷里路途遥远》,让我不禁想起赫尔曼·黑塞在小说《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中的一句话:全世界的水都会重逢,北冰洋与尼罗河会在湿云中交融。这古老美丽的比喻让此刻变得神圣,即使漫游,每条路也都会带我们归家。

    丹尼斯·莫利作为里斯本丸事件的幸存者,对中国渔民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实际救的人,比他们以为的还要多很多”。这段被尘封的记忆,是对人性光辉的礼赞,也是对和平与正义不懈追求的永恒见证。沉睡在海底的异乡人们,愿你们来世也能勇敢、自在地歌唱。

    师范学院

    胡益恺

    曾经,我也踏上过类似的旅程,虽然规模与影响力远不及方励先生的壮举,但那份对历史的好奇,对人性温度的挖掘与记录却是共通的。上岛、采访、拍摄,这些经历并不陌生,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灵魂与方励的灵魂在东海的洋面上早已相遇了。如果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为了某一时刻的而存在的话,那么方励无疑已找到了自己的意义时刻。

    方励的意义时刻,在于揭示了被遗忘的历史的时刻,在于发掘、激发了人心的光明,在于让我们回眸时依旧望见,我们的那些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肩头依旧承担着历史的责任、承载着民族的良心。

    外国语学院

    何思澄

    《里斯本丸沉没》最令我动容的是导演方励对历史真相的求索和对事实真理的坚守,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即使花了10年之久,卖了3套房子,负债上千万,即使许多当事人已经不在世,即使有影片题材冷门、不受待见的预期,方励仍然选择将历史的真实和细节展现给受众者。

    《里斯本丸沉没》讲述的不仅是一艘沉船和一段历史,更是一千多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是人类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由的渴望,也是战争时人性中“善”之花的绽放,这些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永恒主题,因此,它不该“沉没”,也不会“沉没”。

    “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正是讲述和传播故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夺人眼球的剧情设计,而是以叙事的姿态将细节展现出来;没有过多的铺陈渲染,而是将较为完整的采访影像直接呈现。倍速时代下的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影视市场化的冲击让历史纪录片预冷,但时间的流逝会让经典永不过时。当信仰、真理摇摇欲坠,相信“相信”的力量,在“快”节奏时代下守住自己的“慢”坚守。

    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飞越

    追寻历史的魅力在于记忆的传承。历史记忆的传承可以打破万里重洋的地域限制,从东极岛到英伦,直线距离一万六千里,但这并未阻碍里斯本丸号幸存者的后代来到舟山,共同缅怀他们的父辈或者祖辈;历史记忆的传承可以跨越百年代际,从1942到2024,四纪年华并没有让里斯本丸号沉入历史的海底,因着祖辈的这段生死交集,双方的后代在今时相聚在一起,英国人感谢着中国人的勇敢与善良,中国人保持着一如既往的质朴与纯真;历史记忆的传承还可以超脱民族与种族,在现实中的某一天给人们及其后代以触动心灵的慰藉,中国渔民救助里斯本丸号英军落水者的事迹不仅会感动中英两国的百姓,也会感染其他国家与民族知晓此事的人们,因为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了人类身上共通的最本真的友爱与奉献,而越来越多世人的知晓与传播,也让曾经牺牲奉献的鲜活生命一直保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熠熠生辉!

    马克思主义学院

    付冰洋

    看完《里斯本丸沉没》这部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以纪录片的形式抽丝剖茧地对案发时的每一个涉事方进行了深入探寻。以中立、克制的态度呈现出了那段历史,一段涉及到中、美、英、日多方的极具悲剧色彩的历史。它不是单一视角的叙述,而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多声部交织的历史真相的呈现。

    电影开头有一句话——“本故事完全基于真实事件”。回溯至去年9月,浙江省档案馆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篇章,首次向公众展示了“舟山渔民营救‘里斯本丸’号英军战俘”的珍贵档案。其中有一封来自英国驻华大使的信函,字里行间恳切地请求详查此次营救的每一个细节,这一在电影上映前展示出的铁证如山的史料,无疑为其真实性更添了一份无可辩驳的力量。作为一部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无愧于它豆瓣9.4的评分,是一部值得二刷、三刷的影片。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向倩倩

    在熙熙攘攘的现代社会中,常沉迷于各种娱乐新闻以及虚拟世界带来的快感,时常忘却历史的沉重。《里斯本丸沉没》这部作品,再现了二战期间的真实事件,从不同的视角传递出战争中不同国家、不同人民的心声。战争扭曲了原本应存在的一切,让世界变成无法理解的、崩溃运行的状态,但战争无法扭曲人性的善良与美好,更无法摧毁战士们固有的信念和回归故里的决心。观看此片后,一来让我重新了解历史、审思当下,珍视如今生活;二来为东极岛人民的淳朴深深打动,让我再次被舟山深厚的历史底蕴震撼,舟山之魅在于风景靓丽、人心淳朴,更是文化底蕴之深重。身为一名青年教师,更是一名新舟山人,更加有责任和义务立足舟山,讲好舟山故事!

    Y24学科语文 吴郴

    首先,这部电影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它不仅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更摧毁了人性的光辉。在“里斯本丸”号被击沉的那一刻,船上那些年轻战俘的绝望与挣扎,让我无法不为之动容,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与冲突。

    其次,这部电影引发了我对人性深刻的思考。在绝境之中,人性的多面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有人选择坚守信念,顽强求生;有人则暴露出贪婪与残忍的本性,这种对比,让我更加坚信,我们应该坚守内心的善良与正义。

    最后,这部电影也促使我反思了作为研究生的责任与使命。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我们更要关注历史、关注现实,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我们也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去迎接未知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来源:宣传部、各学院

    文字:孙昕皓 等

    图片:沈家迪 等

    视频:沈家迪 胡健辉 李政展

    李博学 许赢月 应建勋 等

    美工:沈滋嫣

    责编:沈滋嫣

    责审:沈家迪 郑乾斌

    终审:陈香娟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