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我在博物馆里上学! 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文宣小学: 让校园每角都成为引领青少年探索的奇境

    2024-09-29 06:48 浙江杭州

    “我在博物馆里上学!”对于就读于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文宣小学的孩子们而言,这句话是他们每天校园生活的写照。在这里,有浙江省首个校园海洋科普馆,真实的海洋生物标本让海底世界不再神秘;航天航空馆里,可以根据当天的日期看到晴朗的星空是如何排布的;还有校园里空间被打造成“三地六岛”,可以根据不同的课间时长玩不同的游戏……

    文三教育集团总校长 杨凌英

    这所位于转塘的新建学校,文宣小学不仅传承了文三教育集团一贯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利用学校空间赋能儿童成长的发展道路,并获得“浙江省首批科学实验学校”的荣誉。近日,记者有幸采访了文三教育集团总校长杨凌英。通过她的介绍,来深入了解这所学校的独特魅力。

    海洋奇缘:科普启航科学梦

    今年9月,文宣小学的孩子们有另一种方式认识新学校、新同学,那就是通过阅读海洋好奇心科普系列绘本《你好!新同学》。该绘本由浙江省海洋科学院与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共同编写,围绕虾蛄校长、皮皮虾老师和海洋生动们的上学生活展开,不仅以故事的形式让新生们熟悉了校园,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们探索海洋知识的兴趣。

    文宣小学的海洋特色教育是其教育体系中的一大亮点。该校的海洋馆“飞地”,填补了浙江海洋类科普进小学的空白。走进馆内,分为序厅、海洋科普展示厅、沉浸式互动体验厅及动手实践厅等部分,全厅以“我们身边的海洋”为主题,从浅海到深海,从科技发展到环境保护,通过视觉化的手段全面细致地呈现海洋、科技、人文三者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关系,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就能直观感受浙江海洋科技发展的澎湃动能。

    杨校长表示:“小学阶段是科学启蒙的关键时期,我们希望通过系统的科技教育,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与此同时,文三集团开发的海洋课程已经深入到课程体系中,先前提到的绘本《你好!新同学》便是其缩影之一。据杨校长介绍,海洋系列课程包括潮间带、探岛和护海课程,都带有配套绘本,也是受同学们最欢迎的课程之一。

    作为拥有“飞地”展馆的校园,文宣小学也让具备海洋知识的专业人员“飞”入校园。省海洋科学院的两位专业人员常年驻点在文宣小学,并定期更新展馆主题,并配备科学副校长,把各种有趣的海洋知识带给孩子们。杨校长记得,有一次科学家们给孩子们带来的课程是《海底黑烟囱》,这指的是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因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而得名,并因为矿物质不断沉淀,形成了一种烟囱状的海洋地貌。听完这堂课,孩子们在假期里还做了各种实验、模型,成果在学校进行展览,更让孩子们自发形成了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浓厚氛围。

    课间奇趣:空间赋能新探索

    如果你在课间走到文宣小学,会发现校园形成了不同的场域,形成了既多样又包容的公共教育空间。这得益于学校精心打造的课间“博物馆”理念,在校内开发了9个不同的场地,提供25个趣味课间活动项目,供孩子们探索世界、激发好奇心。

    课间博物馆的核心理念在于“空间赋能”,即将校园内的各个空间转化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场所。前期,杨校长对文三集团的多所学校进行课间需求调研,并据此重组了课间活动时长,根据10、30、60分钟3种课间时长,推出“课间活动时长菜单”供学生们选择课间活动。先前提到的海洋馆便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天文馆以及“三地六岛”游戏区等。

    以“六岛”为例,指的是在校园大厅紧密相连的6座“岛屿”,是对传统文化“智仁勇”的现代化解读:奇遇岛追寻周游足迹、博雅岛畅游书山诗海、如意岛博览文艺佳作、科创岛勇于探索创新、云想岛点燃智慧火花、悦动岛趣享运动时光。“六岛”各具空间特色,分能玩中学,合则以主题联动,强化游戏功能,实现了学校空间的二次生产。

    课间10分钟,孩子们可以来到展厅,随手翻翻古诗词做的谜面,让诗词学习变得更轻松有趣。而较长的午间休息时,就可以在奇遇岛拿起学校特制的棋子,像玩桌游一样追溯孔子周游列国的足迹。杨校长强调:“课间博物馆的打造,是我们学校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尝试。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校园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快乐中成长。”

    在文宣小学,课间博物馆已经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了让孩子们有充足的娱乐时间,校方还为学生们设计特制奖券,如“延时券”“包场10分钟券”“好友共游券”等。这样寓教于乐的游戏方式,让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和课本,而是渗透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也让孩子们的创造力在无限可能中绽放。

    现象教学:项目引领创未来

    文宣小学上述所有的场域中,其实都和源自芬兰的现象教学理念深度融合,只为给孩子们打造一个适合项目制学习的环境。杨校长深谙此道,她表示:“学校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在引导学生们通过实践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

    在学习中,学生们围绕着真实的、有意义的主题展开探索。而这些值得探究的选题,就发生在学校的各处。可能是课间博物馆里遇到的一个难题,也可能是海洋馆里偶然让人好奇的某个生物的习性。文宣小学的孩子们会围绕着真实的、观察到的现象展开科学小探究,像是“观察海洋馆里的生物标本”;或者通过校园天台观察云朵认识天气。这些项目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也培养了他们探究科学现象的意识。

    杨校长特别提到:“我们鼓励学生从现象出发,提出问题,然后通过项目制学习的方式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数据、如何与人合作,这些都是未来社会所必需的技能。”

    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科技节、科学竞赛等活动,为学生们提供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创新作品,还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这种以项目为驱动、以现象为引导的学习方式,让文宣小学的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展望未来,文宣小学还在致力于为学生们创造更多元化、更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正如杨校长所言:“我们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