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 咫尺幻境-昆虫身上的宇宙:巨幅超微昆虫摄影展

2024-09-27 00:45 

咫尺幻境

昆虫身上的宇宙

主办单位

浙江自然博物院

展览时间

2024/9/25 – 2024/11/25

9:00–17:00 (每周一休馆,遇国定假日照常开放,顺延休馆,11月起9:30开馆)

展览地点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文化广场6号

浙江自然博物院 杭州馆一楼B临展厅

展览门票

免费参观

1

展览开幕

9月25日,《咫尺幻境-巨幅超微昆虫摄影展》在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包括50幅超微距(1-20X)拍摄的巨幅昆虫摄影作品,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被无比震撼地呈现出来,一同窥见生命的不可思议。

2

展览介绍

您有没有驻足仔细观察过我们身边的昆虫?

象甲缓步而行,鞘翅如圆润的华盖,螽斯绷紧身躯,撑起锋芒毕露的铠甲,泥蜂展开翅膀,亮出青金色的腹部……昆虫的美远在人类想象之外,是五光十色、是光怪陆离、是精妙绝伦、是变幻无穷。

不是只有蝴蝶才拥有绚丽的色彩,也不是只有蜻蜓才拥有完美的身材,在这个无比庞杂的昆虫世界里,充满了人类无法复刻和描绘的奇景,大自然将其微缩于毫末,如同芥子中的须弥。在特殊的摄影镜头之下,这些小生物的独特外观纤毫毕现,每一处微妙的褶皱,每一块荧荧的碎片,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忽然绽放在人类的眼前。

通过微观镜头,昆虫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标本:通过千万次的快门捕捉与精心观察,冲破视力的局限和认知的盲区,“渺小”昆虫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被无比震撼地呈现出来,甚至成为探索微观宇宙的窗口,让我们窥见生命的不可思议,为造物者的“雕虫小技”而目眩神迷。色彩、纹理、结构,无论你身处哪个领域,兴许都能从中获得新的灵感。

由浙江自然博物院同摄影师王恒共同推出的此次展览,通过实物昆虫标本及高清摄影作品,满怀诚意与喜悦为您呈现这咫尺之间宛若星河的魔法幻境!

感谢由华硕电脑科技,TCL华星光电为本展提供的大力支持。

3

内容亮点

本展是巨幅超显微昆虫摄影展。

展览以超写实的手法引领观众进入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未至之境,放大了平日里视而不可见的昆虫之美,无论是奇特的外形、妙不可言的色彩搭配、充满抽象意味的图案,都能深深的抓住每一位观众的眼球。

展出作品包括50幅超微距(1-20X)拍摄的巨幅昆虫摄影作品,最大作品为25亿像素。采用巨幅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表现更多的细节,从而达到“以微见著”的效果,还因为充满细节的大幅作品可以让观众直接进入到探索者的角色,形成自己特有的观察,从而让展览充满二次探索和交互的契机。

首次将巨幅昆虫摄影作品和原标本并列陈列,形成空间体量的巨大反差,从而引领观众进入大与小的空间哲思。

黑尾胡蜂蜇针

黑天牛肖像

鬼深山锹甲

中华虎甲

彩虹球象

地衣螽斯

金属螳螂

球金龟

叶足扇蟌

4

咫尺幻境技术揭秘

您可能想不到,超微拍摄几乎算得上最大的挑战竟然是昆虫标本的清洁工作。因为在高倍显微镜头下,哪怕一粒微尘都会变得清晰巨大。更别说在泥堆粪坑里摸爬滚打一辈子的虫儿身上的油、泥、蜡、胶、粑粑,以及混成的嘎巴儿。这也是整个拍摄过程中最耗费时间精力的步骤。

咫尺幻境项目使用 1 亿像素的数字相机做基础采集,每一枚标本需要数千至万张以上的快门起步数,往往只是原始素材数据量就能达到1TB以上,庞大的数据量对电脑也造成魔鬼级压力,一张最终作品,往往至少需要10天以上时间。

把不同大小的昆虫分成多个部分进行分组拍摄,再通过景深堆栈技术合成并缝合。分组越多则像素数越高,相应的处理难度和时间也都会几何级增长。单张作品像素量一般在4-8亿,超大尺寸为20亿,最高可达到35亿。

文字/央卓

摄影/央卓 张任任

初审/刘立伟

终审/杨岭 卢婷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