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前生萱草

2024-09-19 12:19 浙江金华

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女儿,通过微信发来信息,“妈妈,这不就是我们院子里的母亲花吗?母亲花,这是女儿在了解金针花的典故后为之命名的昵称。有图有真相,细看那一丛丛修长如兰的叶子,那一枝坚挺的长径上几个细指样的花苞正昂然向上翘着,最下端一朵已然绽放,像一个橘红色的喇叭,美丽优雅,摇曳在风中

金针花,我还以为这是中国特有的花卉,想不到大洋彼岸也有这种花,“该不会是家里的金针花想念远赴重洋的你,于是也跋山涉水,飘洋过海,奔赴万里,代妈妈去看你。”我很是煽情。相信此时此刻一定如我一样的恍惚,分不清是身处他乡还是故乡。

金针花,俗称黄花菜,因其花味鲜质美,香气浓郁,被誉为“国内四大素山珍之一”,在我们浦南这边的田间地头很是常见。

相逢是一种偶然,最早认识金针花,是在妈妈的菜肴里。以前逢年过节,妈妈总是喜欢将夏秋季收集的平时舍不得吃的金针菜干,放进猪肉、鸡肉里一起炖煮。寡淡的日子里,最馋人的是大鱼大肉,对那种经过处理之后的黄褐色的软塌塌的干菜,根本不入我们法眼,只在妈妈再三说金针菜很好吃,才会象征性吃一点,于是味蕾记住了那种酸甜鲜嫩的独特味道。

邂逅是机遇,一次暑期去山里朋友家玩,也是这样一个早晨,我们带着斗笠,挎着竹篮,踩着松软的泥土,去地里采摘蔬菜。在那里第一次见到了新鲜的金针花,那亭亭玉立的姿态,丰富和谐的色彩,给人一种无尽的艺术享受。朋友告诉我,这就是黄花菜,因为花蕾细长,色泽金黄,因此还有个名字叫金针菜,另外它还有个诗意的名字叫忘忧草、疗愁。据说这黄花菜味甘性微凉,能祛湿利水、大补气血,具有安神助眠、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的作用,可药食两用。古时没有抑郁症的说法,人们心情不好时,就采些黄花菜煮水喝,食用后就可以高兴起来,这就是忘忧草、疗愁名字的来源。

忘忧草,好一个温暖熨帖的名字,唇齿间细细咀嚼,便击中心里柔软的地方,让人心旌荡漾。人生不满百,常怀百岁忧。生而为人,谁能躲得过生活中风刀霜剑的侵袭,谁没有经历社会的鞭打,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一方柔弱的心,日渐千疮百孔,多么希望有一种力量可以帮助抵御外来风雨,可以缓解不良情绪。无忧草,解语花,是天赐的良友,恰如其时地填补了人们心头的空缺,医治受伤的心灵,让人暂时忘掉忧愁烦恼,陪人一起度过那段艰难岁月。

后来才知道,这金针花在中国很早就栽种,它的学名叫萱草,在《诗经 卫风 伯兮》里就已有记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意思是说到哪里去找萱草,我要把它种在北堂。古代北堂是母亲居住的地方,从此北堂,称为“萱堂”。

现在的年轻人只知道康乃馨是母亲花,这名字其实是一种舶来品。我们的萱草花,美丽低调有内涵,有花卉具备的观赏价值,还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它的花语:忘记一切不愉快的事情。这与母亲对子女的无私奉献和忘我牺牲的精神相契合,也与子女希望一生历经苦难的母亲不再忧虑的期盼相一致。

在后来的很多古诗文中曾多次提到萱草花,王之涣的“萱草花繁枝,游子游子归’,白居易的”萱草色切雪,花端欲指繁“,陆游的”萱檐花影斜,游子暮归来“,都曾经写过相关诗句,以此表达对母爱的赞美。在传统文化里,种植在北堂的萱草花,成了代表母亲的花卉,成了名副其实母亲花,中国地地道道的母亲花。

萱草,萱草,我念叨着,一直以来总是固执地认为,一种事物一旦被诗人独特的眼光选中,写进诗文中,便与众不同,自带书卷味。尽管形体卑微,并不出众,但因此少了份世俗气息,卓然不群,高贵独立。以往读《诗经》,总觉得书中的花卉距离太过遥远,好像隔世绝尘之花,远在云端,只可意会无缘相见。没想到这农村里的普通植物竟然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从远古的诗经中走来,经历了几千年,在这样一个夏日的清晨与我隔空相见,如同《红楼梦》里,宝黛相会时,“这个妹妹我曾见过”,有一见如故的惊艳。

知道康乃馨是母亲花,这名字其实是一种舶来品。我们的萱草花,美丽低调有内涵,有花卉具备的观赏价值,还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它的花语:忘记一切不愉快的事情。这与母亲对子女的无私奉献和忘我牺牲的精神相契合,也与子女希望一生历经苦难的母亲不再忧虑的期盼相一致。在后来的很多古诗文中曾多次提到萱草花,王之涣的“萱草花繁枝,游子游子归’,白居易的”萱草色切雪,花端欲指繁“,陆游的”萱檐花影斜,游子暮归来“,都曾经写过相关诗句,以此表达对母爱的赞美。在传统文化里,种植在北堂的萱草花,成了代表母亲的花卉,成了名副其实母亲花,中国地地道道的母亲花。

再看金针花,便带了份敬意,这植物的根部生长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里,生长在世世代代尊为上位的北堂上,受过多少人的细细浇灌培植,他的每一朵花上都停留着人们目光的抚摸,每一条经脉里都流淌着诗人们的赞叹。合欢能解恚,萱草信忘忧。让美丽的萱草花开得长长久久,让我们在它的佑护下如它所愿一样无忧无虑生活,诗情画意生活。

养儿方知父母恩,幼时盼儿长,长大望成材,远游更牵念。即便明明知道,世间唯有与子女之间的爱是为了分离,有一种爱叫放手,可她的喜怒哀乐,饥饱冷暖,在老母亲的心里依然被近乎夸张的放大,恨不能时时在眼前,事事去包办。

再度读唐孟郊的这首《游子吟》,“萱草生台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更真切体会那份爱子之情。秋阳暖暖,萱草花正当时,每天都会有一批花苞成长亟待开放,闻着花香,采撷着花朵,恍惚间似乎自己已然是朵萱草花,站在蓝天白云之下,站在庭院之间,站在芊芊莽莽的群芳之中,以最美的姿态悄然绽放。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客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