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写散文亦须借法他山玉

    2024-09-17 05:50 浙江杭州

    写文章水平,大抵也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我写散文就一直遭遇瓶颈,似乎再不能够往前挪进半步。对于爱好文字组织人士来说,内心苦闷毋庸去提起。缱绻时日长久,绞尽脑汁地思考,终究没有好办法,落末,唯有借法他山石块来攻玉。

    向旧体诗创作借技法。既散文写不下去,就另起炉灶去学写旧体诗。实际上,旧体诗创作比散文创作更为艰难,除了思想主旨、文从字顺和篇章结构有要求外,还需要注意平仄、对仗和押韵,委实是带着镣铐在跳舞。不过,在吟咏平仄驾轻就熟后,在诗意和诗境有一定成绩后,我还回过头来写散文。不是重一头,轻另一头,而是两头并重,不偏颇。说散文质量无法提高,好,那就把吟诗的“起承转合”借用过去,这不散文就不会平铺直叙了,文章也就会波澜起伏,做到曲折有致了。旧体诗中,绝句的创作,尤其需要字字珠玑,一字最好抵好几个词,诗的内部大都需要避免重字,使表达的意思更为丰富。对应于散文写作,借鉴过来就是语句要避开啰嗦和重复,追求行文经济,简约。这其实正是写散文的圭臬。唯有语言精致凝练了,才简洁,人们才愿读。同样的意思,在一篇文章里,说反复,反复说,只能令人索然寡味。像懒婆娘裹脚布一样又长又臭,必须避免。顺次而为,读者一目了然的意思,也用不着作者多做陈述。书法里留些飞白,观赏起来赏心悦目,体现的书艺也更高。诗歌与散文似乎也都是这样。此时无声胜有声,画面稍空稍白胜满涂。

    再有绝句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往往缘景抒情。所以,散文创作先写景或叙事,再行抒情或抒大情。且不是大段大段的叙事,应是写点事就来点议论、抒情,又要做到似乎不落痕迹。即要使得抒情零碎化、分散化。当然,在结尾处,仍然可以做相对总议论和抒情。换言之,全文的叙事是线,议论、抒情是血肉,是主体。这样的文章,阅读起来,舒服,扣人心弦,相信读者更愿意读下去。

    一首绝句,总共四句。七言的,才二十八字。如果是五言的,就更少,才二十字。在这么少的篇幅里,要写景,还要将一个道理讲深和讲透,唯有拔高,唯有提炼,唯有升华。结句里的五至七字在照应标题与前文景色基础上,往往要朝丰收、喜悦和喝酒一类狂喜情绪上引,不然一味写景,不美。只有落实到感情上了,并且是炽烈的感情,才最具有煽动性,才达作者抒发的目的。至于要表达哀怨,大致情形相同。总之,使语句凝练,又要蕴含深沉的思想或哲理,才有诗情和诗境。写散文文章就该这样,匀出笔墨来感悟社会,感悟人生,抒发独特的体验等。否则,就一件事写一件事,又有啥时代价值呢?世界上的事包罗万象,再发奋写也永远写不完。情景交融是这样,将原本散文里较为缺乏的景物描写给增添一些进去,文章耐读性也会增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物我无间,浑为一体,文章感情基调与氛围,均可以牢牢把握了。虽斜枝摇曳,却主干稳固,主旨明确。

    优秀的诗篇,也用典,但是,大致属于化用,不然,不含蓄。散文中,用语和用典情形大体相仿。含蓄是文章的传统,也是国人欣赏的义项。婉约比直率更耐人寻味。波澜起伏,一波三折,不只是在情节的大部方面,也存在于细节当中。我们通过细心观察,精心经纬去做到了,还怕文章没质量?

    诗歌里,现成的四字短语不入诗。改头换面了,才可以使用。这是高手们对自己作品精益求精的要求。譬如,龙腾虎跃短语,先改为龙腾龙跃或豹跃龙腾,再不济改成虎跃龙腾,然后才引用入诗里,多多少少可以令人耳目一新。摘抄现成短语入诗,说表面化了是囫囵吞枣或食古不化,说严重了是缺乏创新。为什么读诗人的高质作品,语不甚深却优雅,言不甚精却不俗,道理就是陌生化了,视听觉好奇了,有新意了,人们就认可。读多了旧体诗,对用语有一定感觉,采用于散文里去,大概也是吸引眼球的一种妙法。

    朝武功层面去要技法。对武功,我不甚懂。但是,我还要来说一点。武术动作里,一招是一招,一招也可以带三式。平举手肘顶敌方胸膛,不达(此为招法里的第一式);则翻掌竖起来反着拍击敌方脸部眼鼻,还是不达或被回避(此为招法里的第二式);则改顺勾去勾打敌方腹部(此为招法里的第三式)。这三个动作,一气呵成,连贯而下,几乎在瞬间的时间里完成。借用到散文创作里来说,我要么不用,要用到这个材料,除了这样可用,换了其它的连接,还是适合,使招招见血,招招有后手,大概需要好好提炼材料的多融性,或者说使有多触角。

    我的散文,还有多口语化、不雅致的特点。要改,则需要多读论文来熏陶语感。此技法应拔高起点。红学专家应该是国内外顶尖高手,将红学研究成果的论文集子拿来多读,估计学者的严谨,事理的逻辑力量等等,可以直接模仿借用。历练的多,我的散文语句组织,条理会清晰起来,语义会严密起来。起码不会漏洞百出吧。写散文,对于好手来说,是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不过,对于我这种菜鸟来说,还是要放进一定的模子里去浇注,大致可以塑造成型。届时,只要形成稳定的技法,方可放手去一搏,使散文的多彩笔调降临进我的创作里,让文章生辉。

    凭他山石来攻玉,我还要随拾随精琢,及时攻成本人的高级散文章法。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客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