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苏东坡先生与杭州的渊源》

    2024-09-17 01:12 浙江杭州

    今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节日一一中秋节。中秋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的来历和习俗丰富多彩,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也展现了人们对家庭团圆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其中包括赏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这些习俗大多与庆祝丰收、家庭团圆和追求幸福生活有关。例如,赏月和吃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美满,而赏桂花和饮桂花酒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享受234。此外,不同地区还有各自独特的中秋节习俗,如浙江一带的观潮、福建莆田的烤芋、南京的吃田螺等,这些习俗都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惯。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时至今日,中秋节仍然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尽可能地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我刨作一篇散文《苏东坡与杭州、与中秋节的渊源》与朋友们分享。

    《苏东坡先生与杭州的渊源》

    文/陈浩

    苏东坡先生与杭州、与中秋节有着不解之缘。通过对《苏东坡传》一书的认真反复阅读,进一步了解到苏东坡先生的执政能力和苏东坡先生亲民务实的人品及杰出的文学艺术才华,都令我十分敬佩!苏东坡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苏东坡先生的原名是苏轼,苏东坡从八岁开始进入小学,先后师从道士张易简、刘微之以及他的父亲苏洵。二十二岁(公元1057年)考中进士。二十六岁(公元1061年)开始步入仕途。

    苏东坡一生曾两次到杭州出任地方官。第一次是在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至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任通判(知州的助理官),当时苏东坡36岁。第二次是在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至元佑六年(公元1091年),任太守。苏东坡两次来杭,仁民亲政,建立了卓著的功绩,深得杭州百姓的敬仰和爱戴。为了感谢苏东坡为杭州做的好事,百姓们为他建祠立碑,如今,杭州人为了纪念苏东坡先生,又把灵隐冷泉亭附近的两座亭子,取苏东坡先生的“西湖春淙一灵鹫”,“跳波赴壑如奔雷”的诗意而命名为“春淙亭”和“壑雷亭”。还有一条西湖的苏堤,是杭州人民为纪念和感恩苏东坡先生而建造的。另外,杭州的两条马路“东坡路”、“学士路”也是为了纪念苏东坡先生而命名的。

    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任职时,在疏浚西湖期间,因路程较远,据说苏东坡很少回凤凰山脚的州府,大部分时间就近住在十三间楼上,这里面对西湖,视野开阔,既可以观察工程进度,还可以设计规划施工方案,十三间楼便成了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前线指挥部”。据推测十三间楼很可能就在现在山脚处大佛寺院造像这一带。从这里远望西湖,如同一幅天然画卷,苏东坡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是在这里创作的。如下这首名扬世界,赞美西湖的作品一一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已经成为歌颂西湖的经典绝唱!

    在杭州的余杭有这么一个洁净的圣地,在苏东坡的诗词歌赋里,也在陆羽的茶经禅意中,它就是著名的径山寺。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飞楼涌殿压山破,朝钟暮鼓惊龙眠”这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游径山寺》中对径山及径山古刹的描绘。

    径山寺,位于杭州市长乐镇的径山之巅,建于唐代。在宋代被列为中华“五寺十刹之首”,是闻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径山以秀丽的景色引来了不少帝王将相和名人墨客,同时也是中外游客的观赏圣地。苏东坡先生对隽秀的径山寺印象极佳,并且在径山寺留下了许多华章佳句。由于苏东坡先生的巨大影响力,径山茶也从此名扬四海。

    苏东坡先生对中秋节也有很多的感慨,写下了不少和中秋节主题相关的杰出诗作。苏东坡先生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他在中秋节创作的一阕脍炙人口的词作,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兄弟苏辙的深切思念。词中通过饮酒、问天、起舞、赏月等情节,展现了苏东坡先生的豪放洒脱和真挚情感。尤其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成为了表达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经典名句。

    另一首与中秋节相关的《念奴娇·中秋》同样展现了苏东坡先生在中秋之夜的复杂情感。这首词写于苏东坡先生被贬黄州期间,词中通过描绘月宫的仙境和人间的烟火,反映了他对于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心理。词中的“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形象地表现了苏东坡先生的豪放和对自由的向往。

    《阳关曲·中秋月》是苏东坡先生在中秋之夜所作的另一首词,原名为《小秦王》,后来被谱入《阳关曲》。这首词以中秋月夜为背景,表达了时光短暂、人事无常的感慨。其中“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两句,让人感受到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窥见苏东坡先生在中秋节时的心境与情怀。他的诗词不仅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景,更表达了他对人生、对亲人的深沉感慨。这些作品不仅是苏东坡先生个人的心灵独白,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宝贵财富!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客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