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古道从山脚快到庙宇的那一段,爬升只有200米,我似乎已经走不动了,来个轿子抬一下真好。知道那是白日梦,爬山,是来做孙子的,不是来当老爷的。
蓝天白云下的东钱湖
游侠客的会员卡,被戏称“羊毛卡”,买卡出游叫薅羊毛。我曾说,没买卡的时候,每周都去,买了月卡成隔周去,买了季卡,变成每月一次。自买了半年卡,进入三伏天之后,今天是第一次,已时隔三个月,这羊毛薅得也是无语了。快到中秋了,炎热的天气终于没那么嚣张,接下去就是“双节”,赶紧去露个脸熟,于是选了东钱湖的韩岭老街和岭南古道这条线,这是一条标注新手休闲的一星线路,也就是说,轻松得不能再轻松的线路。
韩岭老街位于宁波鄞州东钱湖镇韩岭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湖。据称早在唐朝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东钱湖疏浚后已有韩氏居民居住于此。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王安石治鄞重建湖界,韩岭村已形成逢五、逢十的定期集市。宋代诗人,南宋淳熙年间,曾任右丞相的史浩,是明州鄞县人,他在《东湖游山》一书中,有“中有村墟号韩岭,渔歌樵斧声相参。”的记载。岭南古道又名云南古道,是旧时连接韩岭与横街的重要通道。
韩岭老街
东钱湖开凿距今有1200多年历史,经历代开浚,修筑坝堤,形成如今2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集灌溉、水运、旅游为一体的淡水湖泊,东钱湖留下众多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最为有名的是王安石治理东钱湖。王安石曾经在鄞县担任过县令,北宋庆历年间,东钱湖年久失修,淤积严重,致使连年旱灾。王安石详细勘察后,实施恢复湖界、加深湖底、围筑堤堰和设置水闸等措施。修复后的东钱湖能“灌田五十万亩”,境内“虽大暑甚旱,而卒不知有凶年之忧”。
东钱湖南岸靠近韩岭老街的湖边有一座大型建筑,那就日本设计师隈研吾设计的韩岭美术馆,美术馆奇特的造型很吸引眼球,只是至目前为止尚未投入使用,也只是一个漂亮的外壳。
韩岭美术馆
韩岭老街,街面比较宽阔,地面由形状不一的石板铺成,街道下有条内河,或隐于石板地面之下,或袒露在道路中央,幽蓝的河水清澈荡漾。内河两边是整片的商铺,砖木结构的房子,以两层居多,古朴典雅,南方水乡韵味十足。因为有原住居民,古街保持原有安详的生活,过往的游客走街串巷,混迹于中,老街保持了浓重的烟火味。
下午一点,徒步准时出发,走过一段柏油马路,前方右手边一条石头铺成的古道,古道入口有一个门楼,这就是岭南古道。从山脚下有个亭子叫云南亭,过了亭子,古道右边石碑上刻着“云南古道”四个大字。古道保存的不错,上坡没有太多的石阶,大多是石头铺成的坡型道路,一米余宽,保持古道特有的味道。
逛老街
古道爬升230米,主要集中在前2公里路段,35℃左右的气温,空气潮湿闷热。也许是长久没爬山,体力明显不支,走出不多远,我便落在第一梯队的最后面,快到山顶庙宇的那一段路,实在走不动,走走停停勉强到了山顶的那个凉亭,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爬山的节奏很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开始的节奏太快,以至于把一条一星的线路走出三星的感觉。
在凉亭观景台回望山下,两边平缓的青山之中的那片黛瓦白墙便是韩岭古街,而蓝天白云下的东钱湖,静静地卧在群山之间。休息了二十分钟,终于体力恢复,继续前行。
远眺老街和湖景
过了山顶基本上是一条泥土机耕路,一路缓下坡走得很轻松。身边的大维撑着一把小雨伞,他说有次去某地旅游,前两天带伞都天晴,第三天没帶就下雨,第四天带了又天晴,如此往复了三次。现在的天气预报一会儿雨一会儿晴,一天预报三次都是不同天气,以后出发前就问大维带不带伞就够了。
岭南古道
和老唐边聊边走,不知不觉走完了环线,回到韩岭村。突然感觉天上飘起了小雨,老唐提醒我,大维把伞收了,回头一看,果真,大维在收伞。
文戈
浙江省部属高层次人才,正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