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善军
查阅了700多部地方志,发现古代被誉为“清官第一”“廉吏第一”的官员不在少数,甚至还有的被称为“清官第二”,看来古代清官也在排名次。这里就讲述一下我们浙江明代的两位清官,分别是被誉为“天下清官第一”的郑尚友和“天下清官第二”的吴正大,他们的清廉形象,如同两股清流,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乾隆《长乐县志》关于“郑尚友”的记载)
郑尚友,字士宏,号月庵,浙江钱塘人。他博学多才,朴实无华,崇祯四年(1631年)考中进士,不久被授予福建长乐知县。任内,他爱民勤政,朝夕不暇,致力于治理地方,使得长乐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面对县内的豪强犯罪,不畏权贵,坚决依法惩处,展现了清廉官员的凛然正气。不仅如此,他还建立五贤祠、创设崇正书院,用以教化士子;修复滨涧湖,以惠及百姓;遇到旱情,亲自带领民众进行抗旱,以确保收成;催科征税时,对贫困之家,尽全力减免;还捐出俸禄,扶弱帮困。他的每一项举措都充满了对百姓的深情厚意。六年任满,因清廉勤政的卓越表现被考核为“天下清官第一”,遂升为工部主事。
(1922年《杭州府志》关于“郑尚友”的记载)
吴正大,安徽休宁人,明万历九年(1581年),由承差出任浙江仙居县主簿。他为人耿直,刚正不阿,不媚权贵,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仙居这片土地。万历十年(1582年),仙居知县汤聘尹进京述职,由其代理县事。他严格遵循汤知县的政策措施行事,尤其是清理丁役、完粮课税这两项事务,其公正无私的做法受到了百姓们广泛赞誉。当时,有位大官的侄子杀了人,想通过贿赂和施压,希望吴正大网开一面,大事化小。但他不为所动,坚决将其绳之以法,赢得了民众的敬仰和称颂。因此,被时人称为“天下清官第二”。后来,因被诬陷中伤而离职,百姓对此深感惋惜,他的清廉形象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光绪《台州府志》关于“吴正大”的记载)
两位清官,虽在不同的地方主政,但都有相同的勤廉为民品格。同时,也告诉大家,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清廉与公正始终是官员应坚守的底线和追求的高尚品质。
方志寻廉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