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盟宣布对中国进口电动车征收高额关税,最高达48.1%,引发市场震动。然而,中国车企没有被吓退,反而决定通过将生产转移至欧洲等方式规避这些限制。包括奇瑞(Chery)、东风(Dongfeng)、比亚迪(BYD)等在内的多个中国电动车品牌表示,将自行承担关税增加的成本,确保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新闻报道。(图片来源:《阿贝赛报》网站截图)
《阿贝赛报》报道,近日,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开出了最高48.1%的关税,直接向中国产业链发出挑战。对于欧盟而言,这样的决定是对中国车企“价格优势”的强势回应,他们认为中国车的低价主要得益于政府的补贴。然而,中国车企却迅速反击,决心以创新策略应对,确保在欧洲市场继续占据一席之地。
面对欧盟的“关税大棒”,中国车企显然没有束手就擒。他们提出了多种应对策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将生产线搬迁到欧洲本土。这种操作不仅能够有效规避高额关税,还能拉近与欧洲消费者的距离,提升品牌形象。
例如,奇瑞(Chery)与西班牙公司EV Motors合作,计划在巴塞罗那的前日产工厂每年组装15万辆汽车。初期生产燃油版Omoda 5车型,待市场稳定后,再开始生产电动车型。这样的布局不仅展示了中国车企的灵活性,也显示出他们在市场战略上的远见。
比亚迪(BYD)也不甘落后,宣布将在匈牙利建造首个欧洲工厂,三年内预计年产能将达到20万辆。而另一家中国车企Leapmotor则已在波兰通过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开始了T03电动车的本地化生产。
欧洲的消费者对中国电动车的接受度正在逐步提升。根据西班牙汽车制造商协会Anfac的数据,7月份中国品牌电动车在西班牙的销量比上月增长了26.66%,这一增幅充分说明了中国电动车品牌的吸引力依然强劲,且不受关税政策的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电动车的销售数据更是惊人。根据国际能源署(AIE)的报告,2023年全球电动车销量中60%来自中国,相当于810万辆,比上一年增长了35%。而在同年,中国的电动车出口达到了120万辆,同比增长80%。这些数据表明,中国车企在全球电动车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不可小觑。
随着中欧之间的电动车竞争愈演愈烈,未来的市场格局仍然充满变数。对于中国车企而言,将生产线转移到欧洲不仅是一种规避关税的策略,也是一种打入欧洲市场核心圈的方式。同样,欧洲的汽车制造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们不仅要面对中国车企带来的价格压力,还要在技术创新上迎头赶上。未来几年,中欧电动车市场的竞争无疑将更加激烈,市场份额的争夺战也将进一步白热化。
| 本文由《欧洲时报》西班牙版微信公众号“西闻”原创、翻译或编辑整理,版权归西闻所有。如需转载或改编发布请与本报联系确认,并注明内容出处。未经授权不得擅自使用西闻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西闻将予以全力申诉。 西闻:SpainZone
欧时西闻
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