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小记

2024-09-09 09:43 浙江湖州

与学诗有关涉,大抵是在读大学中文系时候的事。记得要到九华山与黄山去游玩,教授们就给我们介绍了相关古诗,并突击学习了格律里的平仄和押韵知识。一知半解地,以为自己懂诗了,主动去写起来,根本是隔靴搔痒,由内行人瞧来,基本会嗤之以鼻。

真正学习写诗,要在加入新安诗社以后。感于自己的散文创作需要凭他山之石以攻玉,我积极谋求用诗歌的灵性来启迪散文思绪。

执拗于平仄格律,委实“为吟一字妥,拈断数茎须”。同样地,诗歌创作不比写散文轻松,很烧脑。菜鸟级别人士,能够按平仄和押韵,将字数凑满,已经蛮好,休想文从字顺,休想多意趣,休想诗意阑珊,休想诗境空灵……一度,我望而却步,打起退堂鼓来。碍于长辈们都很肯教,有问有惑都愿意回答,让我一直坚持了下来。就是每月的社课,别人多写,我少写,或者看着别人写了上传,我只当看客,于边上默默学习,这样的日头居多。

去年年终,诗社为了鼓励创作,居然评我为“优秀诗评员”,着实让我激动了一阵,发誓来年要更多地参与创作。是的,不仅仅是继续撰写诗歌评论,那个近体诗习练也得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可以获评优秀诗评人士,得益于逼上梁山。原来,我执教初中语文,需要对古诗赏析,再用以传授给学生。一练再练,偶尔就走出了自己的奇门蟹路。不过,自家不会写诗,或者说写不出好诗,评论起来,总生有隔膜。如一堵厚厚的墙壁横亘于我与优秀诗人之间,缺少一种同呼吸共命运的感受。

文人描述惬意生活,总并列来说“某某心中有诗和远方”。向远方去走万里路,朝社会实践要知识,要见识,要识力,好理解。从诗歌层面去进军,大抵是让自己的语言颇为文雅,颇有可观。一个人只晓得读别人的诗,层次当然会浅一些。要想沉浸于中,除非还可以亲自参与作诗。这还不算,最好能够写出好诗来。

诗人们,大多会自行觅食,找材料,寻主题创作。一路按节气写,一路依当季物象创作,洋洋洒洒,层出不穷,兴致盎然,不亦乐乎。我呢,与善于学习人士稍有不同,参加到诗社和微信群里按照高人所出题目来画葫芦。走一点一划的路,颇为笨拙,进步也慢。习作被退回重改之事,屡有发生。不是脸皮厚厚,大概会挂不住,会悬崖勒马,会撒手不干。我无心无肺人士一枚,勤奋,肯改,屡败屡战,诗艺却提升不明显。木匠、砖瓦匠们,三年手艺到手,都可以出师了。不能出师的,大概一直要随师傅混下去才有饭吃,自己开宗立派,应当没戏。我呢,学诗几年,还是原地踏步,诗作老干体,面目自己看看都甚是可憎。落末,惟有继续滥竽充数下去。

眷恋于诗社人情温暖,哎,再不想到曾经爱好的散文创作,只混迹于敲平击仄,戴着沉重的器具跳舞,因其入门不深,想要晋身可出色发挥的阶层,委实有大局限。

今年暑天,已然退休,长日漫漫,闲着也是闲着,我就拓宽诗歌创作面来训练。譬如,诗群要求只交一件作品,我自是遵规守矩完成。完了却不算完,之后,我另写三四首,存自己文件夹里闲时调出来孤芳自赏。或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和小令词作的五样各一首,写同一题目,各展芳菲;或七言律诗轱辘体一串而下,来个五首,围绕一句诗为主体,向前向后扩展,破局破格,试图乱中取胜;或以绝句凭卷帘格来撰写五首,使参差有别,有鲜新滋味;或以某一句名诗七言句为圭臬,写七首同题那七字做韵脚的诗,来场自我争奇斗艳秀……两三个月摆弄下来,哎,自己再读陋作,好像可读性蛮有点多起来。我甚至先写多首,交作业就挑选自认为最拿得出手的那首去交差。可惜,身体上,肩周炎不对付,不讨巧,一俟长久点,不时就会来干扰。我唯有降格以求,减少创作的篇章数目。

我呀,对一个题目或主题,只创作两三首七绝或写七绝的三首轱辘体诗来斟酌,反复地再读,不断地做修改。可以说,最后的成品,与初稿语言和取象、意境,大相径庭。修改三四十遍,还是少的。有些甚至达到七八十遍。哎哟,我祖宗喂,成日入迷其中,吟诗真正是这般折磨人!

写诗吟诗,是一个暂时目的,也是一种手段,我要差遣一些招法到散文创作中去。主要是让散文多些意境起来,使文章更耐品味点。

都说“功夫在诗外”!写诗是如此,写文章也该是这样。写散文,突破自己的瓶颈,却向诗歌创作和评论里去要价值,不是独辟蹊径,而是见贤思齐,不断进步。

以后,行吟近体诗和创作散文,我要凭两条腿来走路,不偏不倚,左右发力,使双方都能够有点点滴滴的提高,做到稳步向上攀升,去叩响文学殿堂的大门。  

2024.9.7.

(作者笔名:唐铭国新)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客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