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黄海之滨东台行:旅途中的康养体验

    2024-09-09 00:39 浙江杭州

    黄海之滨东台行:旅途中的康养体验

    旅行,是探索未知世界,打开生活的另一扇窗。在去往一个地方之前,总会带着各种憧憬和期待;到达之后,发现又是另外一副模样,这大概是旅行最初的意义了。

    狭长的江苏版图被横穿境内的长江、淮河两大天然水系分隔成为三大板块,通俗地称为黄淮、江淮、江南。这也是现今苏北、苏中、苏南叫法的地理依据。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江苏地处长江、淮河下游,因其天然分割而形成不同的生产、生活以至文化环境。我们此行目的地是位于苏中板块的东台市,由盐城管辖。

    东台是黄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古风悠长,如诗如画,大海的雄浑与水乡风情交融互映;这里,四季分明,物产丰饶,生活水平与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带来了人们对于康养意识的觉醒和重视。江苏省人民政府网2024-02-05 资讯,东台市域内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82.59岁,高于全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去年年底,东台市健在百岁老人185人,妥妥的“长寿之乡”。而生态优先,营造宜居宜业绿色环境,是东台人健康长寿的成功密钥。

    早就听说东台有全国沿海最大的平原森林,负氧离子含量保持在每立方厘米5000个左右,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带着憧憬与期待我们来到了这里,它的全称是“江苏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气势规模都不小。排队检票进入公园大门后,看到“黄海‘森’呼吸,东台‘林’距离”的宣传标语,迅即意趣横生;而在三相河桥上,听了导游的介绍后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原来这是为纪念北宋时期晏殊、吕夷简、范仲淹先后在东台担任盐税官,为当地作出贡献的宰相所起的桥名,可谓有情有义。

    当身临其境,被满眼绿色包围时,还真有一种敞开心扉“森呼吸”的场境,拥抱自然“林距离”的激奋。此刻,同行的队友们由导游带着乘坐观光车走了,我坚持徒步前行。散发着原木香的栈道两旁,挺拔的长杉直指苍穹,蔽天遮日,斑驳的阳光透过枝枝杈杈落在了草丛中一枝独秀的彼岸花身上,煞是耀眼。

    我沉静与陶醉其间。遇一方净土,享一林祥和,森木无言,却落叶有声,这般的田园诗意是熙攘热闹的都市里所不曾有的。伴着已然成林的杉木散发出来的独特气息,忍不住的会伸手去触摸它粗糙而龟裂的肌肤,感受生命的本真;同时,也瞬间领悟到了栉风沐雨、傲霜斗雪的杉林,它们那种抱团取暖博大包容的情怀,它们的绿荫一直守护着人类的家园,它们用自己的躯体阻挡无情的风沙,它们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它们是地球的肺……

    来到这里,任谁都会迸发出对于这片偌大森林的眷恋与热爱。于是,兴奋的思绪不再放飞,全神聚焦在了此情此景;激动的身心摒弃杂念,俨然成为绿色海洋里的一份子……在情不自禁闭上双眼的此间,我想着,这莫非是眼下都市丽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森林浴?

    林场知青赋

    我边走边提醒自己,尽可能的放缓脚步,去慢慢欣赏这属于人生的风景。不经意间面前展现一块竹林碑刻,在散落的阳光映照下,显得更加精致和夺目。端详后知道这通篇铭文是《林场知青赋》,我摘抄了其中的章节:

    “遥忆当年,槐花飞舞,茅草疯长,野兔四窜,碱地白茫,白纸一张盼描绘,草滩一片诗拓荒。癸丑隆冬,甲寅孟春,五百知青,三批插场,林场注之活力,创业谱新章。立战天斗地之志,田埂上青春激情高亢;扬改天换地之威,树丛间知青笑语荡漾。物质贫乏而精神充盈;生活清苦而思想向仰。工余饭后,吹拉弹唱,棋琴书画,互展其长。挖沟排碱,刈草垦荒;植树种地,养蚕牧羊;就地取材,兴办工厂。献才知,为林场点红插绿;显身手,为大地打扮梳妆。巍乎!万亩杉林,春夏满眼叠翠,秋冬遍地铺黄;壮哉!十里竹堤,四季常青茂盛,经年盘根生长。”

    激情四溢,文采斐然。读罢,使我对了解这片平原森林的历史过往有了线索头绪。(后来,导游告诉我,这里原本是一家国营林场,很久很久以前还是一片海水退去后的盐碱地,寸草不生。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来自上海、无锡和苏州的知青陆续进驻。他们与当地的干部职工一起,筑堤围垦、挖河开沟、改土降盐、植树造林。在后续的几十年间,经过一代代“黄海森林人”的不懈努力,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直至步入国家级森林公园行列)。

    离开了我伫立良久的知青赋,心情难以平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直击困难、改天换地,何尝不是融进我们骨子里的信仰,愚公移山精神不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吗?

    不知走了多少路,正惊喜前面出现湿地地貌时,几只惊飞的水鸟“扑哧”一声掠过水面,其中有嘴里衔着鱼儿的,皆齐刷刷地飞向远方…哦!沉醉不知归路, 误入森林深处,惊起一滩鸥鹭。

    林间小道,诗意绵长。徜徉着,又思忖着:如果能在这林中搭一间属于自己的小木屋,看日出日落,闻鸟语花香。“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世事波澜不惊,不也超凡脱俗?这不,刚将易安居士的《如梦令》稍稍改动了一下,东坡“老市长”的《行香子》便涌上了心头。实乃环境使然也!

    正是想什么来什么。不一会儿工夫,就看到了前方林中和溪边的木屋,正是我喜欢的模样,赶紧前去打量一番。据说,想住这些木屋都是需要提前预定的…思绪还在沉浸其中的我,催着上车赶路的手机铃声响起,一看时间,原来早已过去了三个钟头,顿感疲惫,但心旷神怡。我眷念着这片森林,因为,它赋予了人们崭新的生活理念。

    绿色低碳、生态家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东台人的生存发展之道 。 作为长寿之乡, 当地百姓讲究膳食养生,民间有“吃碗鱼汤面,赛过老寿星”和“吃一碗,想三年”的说法。起初,我还不以为然,几天的所见所闻下来,为了传说中的味道,我们一行来到属于江苏非遗的一家百年老店“东台鱼汤面”馆。

    东台的早晨,是被这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唤醒的。大街上、小巷里,只要是售卖中式早点的店家,锅里都炖着滚热的鱼汤。“老板,来一碗鱼汤面。”东台人对生活的滋味和态度,也是从这一碗鲜香的面条延展而来,他们身上既有海盐的刚性与坚韧,也有鱼汤面的柔软和醇厚。

    起源于‌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60余年历史的鱼汤面,是东台早茶中的重头戏。以其活鱼和猪筒骨为主要原料,经过“三炒三煨”的熬制,汤浓似乳,点滴成珠,味道鲜美醇厚且营养丰富。当汤汁中的鱼香裹挟着筋道爽滑的面条进入口腔时,那瞬间的感觉仿佛在舌尖上舞动起芭蕾,不仅让味蕾沉醉,进而领略到旅行生活的无限魅力与乐趣,难怪说吃一碗想三年。不过它的吃法有些特别,讲究“大汤小面”,即先喝汤再吃面,而且吃之前,要自己动手洒上盐和白胡椒粉,体现其独特的饮食传统文化。

    旅途迢迢,辗转北南,常常是住一宿,换一地,势必人乏马困,若是能遇上一款当地经年好酒,提劲助睡眠,那该是旅途中美滋滋的赏心乐事。始酿于乾隆年间的东台陈皮酒,一款绵密、琥珀色的佳酿,在黄酒家族中独树一帜。

    “曲米酿得春风生,糯液琼浆泛芳樽”。陈皮酒虽非蒸馏,少了一份刚烈,但那甜糯绵柔的味道,又夹带些许特有的醇香,熨帖了一代代东台人的味觉记忆。不是说世上最能承载乡愁情怀的莫过于家乡的美食吗?从一粒香米转化为一滴美酒,其中沉淀着一方水土的漫长岁月与文化传承。

    居百家屋,品百家味,这是旅行为生活打开的另一扇窗。

    天边小城乌斯怀亚,北依安第斯山脉与大西洋相邻。2024年11月22日,我们在山腰的小楼客栈住了一宿

    南美洲特产——深海帝王蟹。店主为我们展示其招牌大菜。

    (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2024年9月9日

    草于西溪云心阁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客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