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像
格鲁吉亚海滨城市巴统有座著名的雕像叫阿里和妮诺(Ali and Nino) ,雕像矗立在巴统黑海东岸海滩边上,整座雕塑分男女两尊,由横钢格塑造而成。两尊雕像处于永恒的运动状态,互相吸引,慢慢接近,亲吻,融为一体,又从彼此的身体中穿越,慢慢背离而去。
位于黑海东岸的巴统是格鲁吉亚第二大城市,阿扎尔自治共和国的首府,往南13公里便是格鲁吉亚和土耳其的边界,人口约17.2万。巴统历史上曾属于科尔基斯王国,科尔基斯王国位于格鲁吉亚西部,曾经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曾定都于阿伊亚,也就是如今格鲁吉亚的库塔伊西。东格鲁吉亚建立的高加索伊比利亚,亦称卡特里王国,约在现今格鲁吉亚的东部及南部,定都姆茨赫塔,之后迁都至现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两个古王国构成如今完整的格鲁吉亚文化。
希腊神话《金羊毛》的故事中,美狄亚是科尔基斯国王埃厄忒斯的女儿,也是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孙女,她与来到岛上寻找金羊毛的伊阿宋王子一见钟情,为了帮助伊阿宋取得科尔基斯国宝金羊毛,美狄亚用自己的法术帮助伊阿宋完成了任务,条件是伊阿宋要和她结婚。取得金羊毛后,美狄亚和伊阿宋一起踏上返回希腊的旅程。
巴统有个欧洲广场,周围以欧洲建筑为主,广场中央有座美狄亚手提金羊毛雕像,不远处还看到一个金光闪闪的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塑像。由于地理和历史上的原因,身处亚欧交界的格鲁吉亚受欧洲文化冲击影响较大。而阿里和妮诺凸显东西方文化差异,不同宗教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和改变。
屹立在巴统海边这座八米高的雕像作品是格鲁吉亚艺术家设计,从2007年开始建造,最终在2010年落成。看日落日出,任凭刮风下雨,岁月从身边流逝,每天重复着相望,相拥,融合,背离,一遍一遍的演绎悲凉的爱情故事,周而复始。
阿里和妮诺雕像
故事
阿里与妮诺雕像创作原型来自于库尔班·赛义德1937年创作的小说《阿里与妮诺》,小说讲述阿塞拜疆穆斯林青年阿里和格鲁吉亚基督教徒妮诺悲凉的爱情故事。
就读于阿塞拜疆巴库帝国俄语文科高中学校的阿里,喜欢上圣塔玛尔王后女子中学的妮诺,两人经常一起约会。阿里学校毕业后,向父亲提出要去卡拉巴赫的舒沙,因为妮诺一家人夏天要去那里,热恋中的青年,在那里度过短暂的浪漫时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妮诺一家回到巴库,阿里也收到父亲让他回家的书信,他们又都各自回到巴库。
阿里向父亲提出要和妮诺结婚,开明的父亲同意了,而妮诺的父亲婉言拒绝了阿里的求婚,要突破民族宗教的差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阿里请一位亚美尼亚人当说客,妮诺父亲最终同意并接纳了阿里。
笼罩在战争阴影中的外高加索,各种势力暗流涌动,在发生妮诺被绑架事件之后,阿里杀了仇人,并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为躲避警察缉捕和仇人追杀,他逃到达吉斯坦的一个小山村。不久,妮诺来到这个小山村,阿里毅然决定和妮诺结婚,两人过上了宁静的山村生活。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俄统治,巴库陷入无政府状态,阿里带着妮诺回到巴库。
不久欧洲战场战争蔓延,为躲避战乱,阿里的父亲带着全家离开巴库,投靠在德黑兰的叔叔。混乱中的阿塞拜疆,一边是土耳其人和俄国人在打仗,一边是阿塞拜疆谋求民族独立,成立自由共和国。随着俄国人撤出巴库,阿里一家重新回到巴库,收拾被战乱摧毁和抢劫的住宅。不久,阿里在新政府外交部任职,阿里和妮诺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
欧洲战场风云变幻,妮诺父亲一家去了格鲁吉亚,阿里父亲对新成立的共和国的不适应和对战争的担忧,再次离开巴库去了波斯,阿里带着产后的妮诺去了干查自家庄园度假。形势突变,俄国再次占领巴库,战争马上蔓延到干查。阿里把妮诺母女送到火车站,去梯弗里斯投靠妮诺父母,自己拿起武器参加保卫阿塞拜疆独立的战斗,在干查大桥上牺牲。一对相亲相爱的人,从此阴阳两隔。
巴统美狄亚手提金羊毛雕像
小说
《阿里与妮诺》小说曾于2016年改编为同名电影,无论做成雕像还是拍成电影,都很难诠释小说想要表达的所有内容,传导最真实信息。
小说以阿里第一人称的视角来看整个世界,而他是一位出身贵族的穆斯林,必然带着贵族的色彩和穆斯林的眼光,有比较明显的阿塞拜疆民族主义倾向。
阿里求婚成功,妮诺一家把他视为尊贵的客人带到梯弗里斯(第比利斯),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堂,历史上的血仇和不同宗教文化的偏见油然而生,只是他们之间的爱,把这一切暂时掩盖了。妮诺自认为“我们属于西方,不是亚洲人,是欧洲最东部的国家,可是你依然是沾满血迹的亚洲人的后代。”因为历史上格鲁吉亚受到阿拉伯人、蒙古人、波斯人、土耳其人的统治。妮诺说:“咱们应该属于西方世界,不要死靠着一座亚洲城镇快要倒塌的墙壁。”而阿里却认为“梯弗里斯正把妮诺变得糊涂起来,看样子库拉河周围的潮湿空气把她陶醉了。”在爱情蒙蔽下的宗教地域文化开始苏醒,妮诺爱阿里,但阿里“你们那个世界”让她感到害怕。
妮诺被绑架,阿里追上仇人并杀了他,因为他的英勇举动,父亲为他的行为感到自豪,他也成为整个巴库的传奇英雄人物。作为受害者的妮诺,却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因为当地穆斯林认为,女人应该保护好自己,不应让男人产生邪念,被绑架的女人是一个堕落的女人。
在达吉斯坦的小山村,阿里因为孤独和对妮诺的思念,吸食大麻,朋友看到他颓废的样子,“没有妮诺,在大山里会毁掉的”,于是把妮诺带到小山村,把妮诺的命运交给阿里,说:“你如果失望,我就杀了她。”阿里毅然决定和妮诺结婚。当证婚人问到妮诺:“您想要保持原来的宗教呢,还是皈依您丈夫的宗教?”妮诺“自豪而果断”地说:“我想保持我的信仰。”
在达吉斯坦小山村,没有仆人,阿里骑马打猎,妮诺烹调做饭。她“每天和当地农妇一样,赤脚走向水井打水,盘腿坐地上,吃完饭舔舔小指头”,到了晚上“蜷伏起来,像个小动物一样”把脸贴在阿里的胸前。在这里,“全村人都对我微笑”,整个村子的人给他们最大的善意,因为阿里和妮诺是他们的客人,如果阿里死了,“是对他们每一个人名誉上的一个永恒的污点”。纯朴的人们,悠闲自在的生活,一切对妮诺都是那么的新鲜和美好。她拒绝父母给她所有帮助,自食其力,忘掉了曾经的烦恼,忘掉宗教文化差异,他们无忧无虑度过一生中最美的时光。
逃难到波斯那段日子,在穆斯林看来,妮诺是魔鬼附身,她的一系列举止在他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不戴面纱,不戴护身符,用牙刷而不是用“右手食指蘸上香膏抠牙”,“身体像没有骨头似的做出奇怪的动作”,墙上挂满自己家族的照片。在妮诺看来,在这里“每个人都把她看成一个又昂贵,又脆弱的东西”,觉得“一股不可理喻的势力,随时可能攻击她”,“天天受侮辱”。而阿里,一边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渐渐“失去了微笑”,一边他的“灵魂要寻求走出黑暗的道路”,国家和民族的存亡,使他的心早已飞回到巴库。
阿塞拜疆共和国成立,阿里在外交部任职,因为阿里“有欧洲人的妻子,有古老的姓氏,有一座很体面的住宅”,“受过西方教育、妻子有见识、父母亲高贵,还具备英语技能”,部长想派他去巴黎领事馆任参赞。妮诺一直向往西方生活,非常高兴,但阿里和妮诺说:“我在巴黎,就像你在波斯那样不愉快。咱们就留在巴库,这里是亚洲和欧洲相遇的地方。”为了爱,妮诺接受“不再提巴黎,你保护你的亚洲城市,我保护我的欧洲式住宅。”
干查度假是阿里和妮诺最后一次享受天伦之乐,当得知俄国人占领巴库,这一次阿里没有任何犹豫,拿起了武器。妮诺已经明白,她离开干查,可能就是和阿里的诀别,她嚎头大哭之后,“眼睛毫无表情”,“一句话也没说”,接受了阿里的安排,带着女儿离开干查去梯弗里斯。在火车站,他和阿里说:“我在梯弗里斯等你,然后去巴黎,我们在那儿开辟一个花园,第二个孩子是男孩。”第一个是女孩,妮诺说是给自己的,她要再生一个男孩给阿里。这句话成为她永远都无法兑现的承诺。
第比利斯纳里卡拉要塞
作者之谜
关于这部小说作者的身世还有许多推测和争议,不亚于小说本身,甚至有作者实为两人的说法。
根据小说中文版译者山西大学外语系杨德友教授介绍,《阿里与妮诺》是德国作家列夫·努辛鲍姆 ,化名艾萨德·贝伊 ,笔名库尔班·赛义德用德语写作,于1937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发表的长篇小说。
列夫·努辛鲍姆是一个犹太商人的儿子,1905年生于巴库。后来他皈依了伊斯兰教,把自己塑造为沙漠之子,改名为艾萨德·贝伊。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战乱中,贝伊和父亲乘火车逃离巴库来到了德国柏林。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后,他逃到当时依然独立的奥地利。为了作品能够在德国发行,他用德语写作,用了十分普通的阿拉伯人的姓名库尔班·赛义德,也是为了千方百计掩饰他犹太人的身份。
有另一种说法,认为书上印的作者虽为库尔班·萨义德,而真正的作者是两个人,一人为维也纳出版人埃尔弗蕾德·艾伦非尔斯,另一人是巴库逃亡出来,后皈依伊斯兰教的俄罗斯犹太人列夫·努西鲍姆。但是奥地利《水平报》2011年发文称,有研究结果表明,这部小说的主要作者是阿塞拜疆人约瑟夫·瓦齐尔·查曼萨敏利。据说六年前,美国杂志《阿塞拜疆侨民》推动了调查此书作者的项目。为此,调查者们前往阿塞拜疆、格鲁吉亚、意大利、土耳其、法国、德国、美国、奥地利等,查阅大量原始档案,采访了从知名学者到同时代普通民众六十余人。在巴库的档案中找到大量关于列夫·努西鲍姆的个人资料,发现他在巴库上了两年学,当时并不会阿塞拜疆语,14岁时便离开巴库。从小说中的大量细节中却可看出,真正的作者对于巴库和当时的生活十分熟悉。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得出了作者为查曼萨敏利的结论。
查曼萨敏利在书中写了很多个人的经历,比如他曾是一名外交官,是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驻土耳其的第一任大使,这点正与书中阿里的外交生涯吻合。在政体消亡后,他留在了土耳其,生活贫困,后赴巴黎投亲。由于生活困窘,他把手稿卖出,一生也无从得知他的书后来会大获成功。他于1926年回到已属苏联的阿塞拜疆,后死于莫斯科附近的一个劳改营。
作者之谜最终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为了一本小说的作者费尽周折的去调查研究实属罕见,可见这本小说在全球读者中影响力之深远。有些真相也许永远是一个迷,迷一样的存在或许也就是魅力所在。
小说
文戈
浙江省部属高层次人才,正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