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是使世界慢起来怀旧的独白,那么你有多久没独白了?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春有风筝,夏有鱼,秋有青鸟,冬有雁,书信一来一往间,日子就这样过去了。当下被困在“网”中央的我们,很难再去想象那个什么都慢的年代,正如木心先生《从前慢》里写的那样: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如今,书信正慢慢成为一种遥远的绝响,逐渐在记忆中凋零。
从前的书信很慢,每一封书信除了淡淡笔墨纸砚的味道,里面的文字更有撩人心弦的温暖和感动。无数的思念、关心和嘱咐都诉诸笔端,纸短情长,遥深寄托。一封书信,或平凡,或动人,都是一段历史,书信背后,是人世间的沧海桑田,是各具标签的离合悲欢。
中国传统的文字有多美,映射在那些流传至今的书信之中可见一斑。欣赏旧时书信,都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品读之间,恍惚中犹如穿越了千年时空。我们在里面看到了一场“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的企盼;同感于“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真挚;扎心于“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的忧愁;唏嘘于“欲寄彩笺兼尺素,天长水阔知何处”的惆怅;体会着“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不易,感叹于“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纠结,而“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将钱鏐思念之情永久活泼在史册之上。
暑假的时候,有要好的同学长时间未曾谋面,会寄封信过来各种找茬,顽皮的人会在信封上写着“风吹日晒,邮差最帅”的俏皮话,信纸用心地折叠成各种图形,邰正宵火了之后,很多人就将信叠成千纸鹤的模样,以表达美好的祝愿。有时信封里面也会放点好玩的东西,若是放了我喜欢的四大天王或者哪个球星照片的话,外面会写上“内有照片,请勿折叠”之类的话。关系再铁一点的,假期正好碰到谁生日,也会寄上一张生日贺卡,若是收到那种会唱歌的音乐贺卡,那真是有过命的交情,是可以结拜的那种了。
八十年代,我父母两方都有姐妹在上海生活,通信是日常交流的唯一途径,上海来信一般总从问安父母开始,再谈及目前近况,和几个子女工作,言辞多有问候,家长里短,诉说着生活的欢喜和苦恼,最后以勿念收尾。家弟在杭州求学期间也有家书往来,我也曾看见父亲为小弟一封家书看红了眼,虽说是在家时也不曾有多待见,可人一旦在外地,一封家书就可以将情感搅得天翻地覆。
书信不仅限于亲人、爱人、朋友等熟人之间,来自素不相识之人的问候和关心亦是饱含深情,这些不期而遇的美好温暖了时光,照亮了前行的路。譬如笔友,这个八九十年代的产物,曾风靡一时。中学时,学校老师也鼓励我们写信,锤炼写作,增阔视野,大胆去交笔友,去和新时代最可爱的军人们去书信交往,那时的笔友一部分来自报刊杂志的交笔友版块,还有一部分来自收音机的笔友信息,笔友天南地北,身份很杂,写的内容也五花八门,既有介绍各自家乡风土人情的谈笑风生,也有相互勉励鼓气的阳光豪气,偶尔也愤世嫉俗地呻吟几句,稍微卖弄一点点才情也是有的,也会写着写着因为一个观点不同互相怼起来,一封接一封的辩论,都是年轻人,又那么率真且有点较真,想想很是滑稽好笑。我有个朋友交了一个笔友是桐乡崇福的,和木心老先生家不远,年纪很大,那时估摸也有快六十多了,十几年笔友下来,文字相谈甚欢,等到老先生仙逝,我还陪着去桐乡墓地祭奠了。
写信必须填邮编,这串数字天南地北的都有,而自己家乡的邮编312300,永远是记得最牢的那个。在手头很紧的年代,邮票也不宽裕,于是我们会在邮票上涂上一层胶水,邮戳盖上去之后还可以再把胶水层揭下来,不影响二次使用,一张邮票这样精心操作的话,重复用个两次还是可以的,小小的年纪,情非得已,慢慢学会开始薅中国邮政的羊毛了。
欣赏归欣赏,自己起笔来写又是另一种感觉了。传统书信的起笔可以很中国,言辞有讲究,绝对可以是惊艳了岁月。起首可以是“见字如晤,展信舒颜”,也可以是“得书之喜,旷若复面”,这些远比现在微信聊天的一个笑脸表情或者一句“在吗”有趣得多。写信的当下也不会具体说几月,会用“探花谷旦,问柳芳辰”、“梨花落院,柳絮传檐”等来隐喻。信的结尾也会随着四季而流转,我们既说顺颂春祺,也说春寒料峭,希自珍重;我们既说顺祝夏安,也说兹际炎暑,希自珍卫;我们既说即颂秋绥,也说秋风萧萧,至祈摄卫;我们既说敬颂冬安,也说渐入严寒,伏惟郑重,最后加上一句“书不尽言,余候面叙”和“如遇鸿便,乞赐钧复”,一封信就是一个完整心路独白,这份唯美和意境跃然纸上,有着极雅的格调。
如今网络时代,各种即时通讯工具将天涯化成咫尺,但它也诋毁了一份期待和诗意的酝酿,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缺憾呢?写信就是情感酝酿与流泻的过程,心情通过指尖笔触在信笺上轻轻流露,一点一滴地浸透在笔纸间,中间我们能体会到很多细腻的感受,而微信、邮件永远找不到“见字如面”的感觉。
古老的书信,在浩淼的历史长河中,承载了我们很多的情感空间。往事如烟随风而去,那散发着浓浓情感的三尺素笺,依然还保留着它永远的真挚。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讲真,我很怀念那个年代。
蒋立明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